综影视之我为反派平遗憾!一鲸落万物生666
第173章 评卷(第3页)
为首的刘大人拿起一张卷子,声音沉稳,“每一张都要打分,有分歧的就一起商议,务必给出公允的评价。”
一位年轻的阅卷官拿起标注 “编号叁柒” 的卷子,读罢眼前一亮:“这篇《论民生疏》写得好!
立论扎实,从‘劝农’‘兴修水利’‘轻徭薄赋’三个方面展开,论据都引自《周礼》和本朝律例,既贴合实际,又有理论支撑,文采也不俗。”
对面的老御史接过卷子,仔细读了一遍,点头附和:“确实不错,逻辑清晰,字字恳切,看得出是真正关心民间疾苦的。
我给‘优’。” 两人没有分歧,很快在评分册上记下 “优”,并标注了 “可入前三十” 的建议。
……
另一张标注 “编号壹贰” 的卷子,却让两位官员起了争执。
“这篇文章辞藻华丽,可内容太空泛了,好像是说了什么,仔细一看,什么都没有!差评”
李大人皱着眉,“谈‘治国’只说‘仁政’,却没说具体该如何施行,连本朝的治国案例都没提一个,华而不实。”
“可文采确实好啊,字句都透着灵气。” 年轻的王大人反驳,“年轻人有这份文采己属难得,或许是经验不足,日后多加打磨,未必不能成器。我觉得可以给‘良’。”
两人各执一词,最后只能请另外西位官员一起商议。
众人传阅后,多数人认同李大人的看法:“科举选的是能治国理政的人才,不是只会堆砌辞藻的文人,空中楼阁!文采是末,立论才是本,这张卷子,只能给‘差’。”
最终,这张卷子被归到了 “差” 等,与进士失之交臂!
如此往复,阅卷工作有条不紊地推进着。
每一张卷子都要经过六位官员的手,有分歧就集体商议,有疑问就查阅典籍,哪怕是一个用词不当,都会仔细斟酌
—— 他们深知,自己手中的笔,不仅决定着考生的前程,更关系着朝廷未来的人才选拔,容不得半点私心与马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