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黄芪告急(第3页)
张老五半信半疑的松开手,看一眼又不会少块肉,还有三天药吃,看就看呗。
周围的庄稼汉都看了过来,有个瘸腿的汉子开玩笑道:“哪儿有姑娘能看诊的?行不行啊。”
接着就有人开始起哄。
沈清辞在乡下带了那么久,自然知道这些庄稼汉虽然口无遮拦,但并没有坏心,她没有在意这些话,蹲下身子给张老五看诊。
张老五伸出手,沈清辞指尖搭在他腕上,脉象沉缓,是寒湿困脾的征兆。
她又看了看他的膝盖,红肿处按下去有浅坑,病症尚轻:“你这病刚得三天吧?夜里是不是总觉得膝盖发沉,像灌了铅?”
“对对对!”张老五眼睛亮了,“昨儿后半夜疼醒了,摸着手脚都是凉的,盖两床被子都没用。”
“这是寒湿刚侵到关节,还没 入骨。”沈清辞收回手,“不用黄芪也能治,用山药和生姜煮水喝,再用艾叶熏洗,三五天就能缓过来。”
她正说着,柜台后的王大夫突然重重放下药碾子,语气不满:“小姑娘家懂什么?寒湿痹症离了黄芪怎么行?山药那东西起效慢能有什么用?别在这儿耽误我做生意。”
王大夫年过六旬,行医四十多年,是这一片有名的老大夫,最见不得年轻人指手画脚,尤其还是个没见过的女眷,足不出户的姑娘,有何能耐擅自改他的药方?
他把张老五的药方往柜台上一拍:“抓不抓?不抓就给后面的人腾地方。”
张老五犹豫着站起身,沈清辞却没动:“王大夫,《本草纲目》里说‘山药健脾益气,温中止泻’,虽不如黄芪补气强劲,却胜在平和,适合轻症。张大哥这病刚起,用山药配生姜,既能补气又能驱寒,正好对症。”
“哼,《本草纲目》还说‘黄芪补气第一’呢!”王大夫吹了吹山羊胡,“你一个深闺小姐,怕是连药碾子都没碰过,也敢来指点药理?女人家学什么医?安分守己绣嫁妆才是正途。”
这话一出,周围的庄稼汉都哄堂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