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暂代知府
第二百二十三章暂代知府
但更让温子然生气的是,对于刘振庭的不负责任他竟毫无防备,他一直以为刘振庭在这里半月有余,早已将事情安排妥当才回的京城,没成想却是玩忽职守!
沈清辞坐在对面,见他这副模样,到了嘴边的安慰又咽了回去。
她知道温子然此刻在生气,但更多的是在想解决办法,多说反而扰他。
直到马车停在知府府门前,温子然才缓缓睁开眼,眼底的怒色已压下去,只剩沉沉的决意:“你先回房休息,明日还有要事。”
说罢便径直往书房去。
第二日天刚亮,温子然便让衙役将“命张默暂代陇西知府”的告示贴在了官署门口。消息一传开,官署里顿时变了天。
之前围着王吏目起哄的几个小吏,此刻都凑到张默桌前,脸上堆着谄媚的笑:“张大人,您这可是高升了!以后还得多提携咱们啊!”
有人递上刚买的桂花糕,有人捧着新磨的墨锭,连之前摔过他账册的小吏,都忙着帮他整理案上的文书,生怕落了后。
张默依旧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青布官袍,只把“分税细则”仔细叠好放进布囊,对周围的奉承话充耳不闻。
可偏有人不依不饶。
王吏目晃着肥胖的身子走过来,手里把玩着一串油光发亮的算盘珠,阴阳怪气地开口:“张大人,恭喜啊。不过话说回来,这‘暂代’二字可得记牢了,别真把自己当正经知府。温大人走了,可就不知道谁能当这个知府了。”
这话一出,周围的笑声瞬间停了。
王吏目背后有大关系,大家都知道,他说这话必然是听到了消息。
大小王大家还是分得清的,立刻闭嘴各忙各的。
张默抬眼看向王吏目,语气平静:“王吏目,温大人既然让本官暂代,那本官在位一天便负责一天。若是吏目有空,不如多查查城西酒肆的漏税账,免得下次再出错。”
王吏员被噎得脸色涨红,刚想发作,却见张默已拿起布囊,转身往知府府的方向走。
到了知府府书房,温子然正对着一张陇西地形图出神。见张默进来,他抬了抬手:“坐。细则带来了?”
“是。”张默将布囊里的“分税细则”取出来,又拿出另一张纸,“这是下官连夜补的流民安置建议,城外有处废弃的义仓,可改造成临时棚屋,再从府库调些粮食,先让流民有口饭吃。”
温子然接过两张纸,仔细翻看着。
“分税细则”里,不仅标清了过境税和本地税的分级标准,还附了监督吏员的“互查制度”,连如何防止商户虚报免税额度的办法都写得明明白白;流民安置建议里,甚至算好了每日需要的粮食量,连负责煮粥的人手安排都列了出来。
他抬头看向张默,眼中赞许:“你即是知府,那就按照你说的办,府库的钥匙你先拿着,调粮、修棚屋,不用事事问本官,你全权负责。”
张默愣了愣,随即起身拱手:“下官这就去办。”
张默还没迈过书房门槛,就见官署的小吏陈三跌撞着冲进来,发髻都跑散了:“张默不好了!你娘……在家晕倒了!邻居去敲你门没人应,扒着窗缝看,老夫人躺在地上没动静,急得赶紧来报信!”
这话像道惊雷劈在张默头上,他手里的账册散出来几张,他却顾不上捡,脸色瞬间煞白,赶忙往外走。
他自小没了爹,全靠母亲李氏缝补浆洗、帮人舂米拉扯大,母亲身子本就弱,去年冬天咳了小半月,开春才好利索,这几日他忙着查账,只昨晚回了趟家,见母亲还在灯下纳鞋底,怎么突然就晕倒了,难道是累着了?
温子然已快步上前,一把拉住他的胳膊:“别急,我让衙役去请阿辞,她懂医术能帮上忙。”
说罢高声喊来在外候着的衙役,“备马车。”
衙役应着跑开,张默却还是心神不宁。
“不会有事的。”温子然拍了拍他的肩,快步陪着他往府门外走。
刚到门口,就见沈清辞提着药箱匆匆赶来,几人快步上了马车,车夫驾车疾驰。
张母已经被人扶到床上休息了。
他三步并作两步冲进里屋,就见母亲李氏躺在床上,面色潮红,嘴唇干裂,双眼紧闭着,连呼吸都带着急促的喘息。
沈清辞紧随其后进来,放下药箱就上前拉开他,“先让我把一下脉。”
张默让开,沈清辞坐在床沿,指尖搭在李氏的手腕上,同时观察李氏的面色,又翻开她的眼睑看了看,片刻后才收回手,语气稍缓,“脉象急促虚浮,面色潮红却无汗,是急火攻心导致的晕厥。应该是受了惊吓或气闷,郁结在心里没散,才突然倒了。”
张默的心稍稍落地,却又揪紧:“那……怎么办?”
“我先施针通气血,再喂服安神的汤药,等她缓过来就没事了。”沈清辞说着打开药箱,取出银针在火上烤了烤,精准地刺入李氏的人中、内关几处穴位。
温子然则站在门口,让邻居们先到院里等候,免得人多扰了诊治。
片刻后,李氏的睫毛轻轻颤了颤,喉咙里发出微弱的呻吟,缓缓睁开了眼。
张默立刻凑上前,声音放得极柔:“娘,您感觉怎么样?哪里不舒服?”
李氏看到儿子,眼中泛起水光,刚想说话,却又咳嗽起来。沈清辞递过一杯温水,让张默慢慢喂母亲喝下,才对张默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去院里问邻居详情。
张默跟着邻居到了院角,急声道:“婶子,您早上说看到有人来家里,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娘好好的,怎么会突然急火攻心?”
那邻居是个五十多岁的妇人,说到:“今早辰时左右,我正院门口晒菜干,就见巷口来了五六个人,穿着短打,看着就不好惹,领头的是个瘦脸汉子,直接就进了你家院子。没过一会儿,我就听见你娘和人吵起来,声音挺激动的,好像在说‘你们不能动’‘我儿子没做错事’之类的话,具体吵什么我也没听清,只觉得你娘的声音都在抖。后来那些人骂骂咧咧地走了,我想着过来看看,敲了你家好几下门都没人应,扒着窗缝一看,老夫人已经躺在地上了,我才赶紧去官署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