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种田文里的炮灰小农女(六)(第2页)

 盛晚儿背对着门口,专注地调整着火力,并未察觉有人进来。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棂,为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边,几缕发丝因忙碌而散落在颊边,更添了几分生动的美感。 

 苏祈宁静静地看着,没有出声打扰。首到盛晚儿试好火,首起身,才蓦然发现站在门口的他。′e/z-l^o·o_k\b,o\o/k/.¨c!o`m′ 

 “苏公子?”她有些意外,随即露出笑容,“你怎么找到这里来了?” 

 “听闻姑娘租了铺面,今日路过,便来看看。”苏祈宁走进来,目光扫过空荡荡的柜台和擦得发亮的桌椅,“何时开张?” 

 “打算再过五日,等定做的牌匾好了,东西也准备齐全些。”盛晚儿用布巾擦了擦手,脸上带着忙碌后的红晕和期待,“到时候,请公子来尝鲜。” 

 “一定。”苏祈宁颔首,从袖中取出一个小卷轴,“铺子开张,需有店名。我写了几个,姑娘看看可否合用。” 

 盛晚儿怔住,接过卷轴展开,里面是几张裁好的红纸,上面用他熟悉的端正笔迹写着不同的店名——“晚食记”、“盛家小食”、“五味居”、“暖香斋”…… 

 每一个名字都雅致而贴切。 

 她的目光在“晚食记”和“暖香斋”之间流连,最终指了指“暖香斋”三个字,抬头看向他,眼中带着询问:“这个可好?食物暖心,香气慰人。” 

 苏祈宁看着她在柔光下显得格外温润的眉眼,点了点头:“甚好。” 

 “那……可否再劳烦公子,帮我把这块匾额写了?”盛晚儿有些不好意思地请求,“我明日就去定做木匾。” 

 “好。”苏祈宁应得干脆。 

 五日后,一个阳光晴好的早晨,西街拐角处,一家名为“暖香斋”的小食铺正式开张了。没有喧天的锣鼓,没有花哨的排场,只在门口挂上了那块由苏祈宁亲笔书写、匠人精心雕刻的木质牌匾——“暖香斋”。 

 开业第一日,盛晚儿准备了骨汤米粉、各式酱菜、新做的枣泥山药糕、热乎乎的姜糖水,还有根据《山家清供》改良的几样小食。价格实惠,味道又好,加上盛晚儿笑容甜美,待人真诚,小小的铺子很快就坐满了人。书院的学生、附近的住户、甚至听闻消息特意赶来的街坊,都想来尝尝鲜,沾沾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