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猜想(第2页)
同样都是享受杀人的乐趣,可伊莱莎的尸体透着一股“优雅”。
1930年的美国,彼时的司法体系尚不完善,“米兰达警告”首至1966年才得以确立。
号称“自由民主”的国度,在那个时代,社会对犯罪极度恐惧,警方在巨大的破案压力下,将破案率视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3/3.k?a¨n~s_h,u¨.\c`o-m_
在这种大背景下,部分警察为了尽快获取口供、结案定罪,不惜采用暴力威胁、体罚、剥夺睡眠、精神折磨等恶劣手段进行逼供,尤其针对少数族裔、贫困群体或社会边缘人士,这些弱势群体往往因缺乏足够的资源和话语权,无力反抗这种不公。
结合这样的时代背景,就连林路这种非专业人士都能看出来的疑点,如此显而易见的差异,对于当时的警方而言,视而不见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更值得玩味的是,从时间节点来看,伊莱莎的尸体是在理查德离开洛杉矶之后才被发现的。
那么,究竟是谁完成了抛尸这一罪恶行径呢?
林路几乎不假思索,便想到了最大的可能性——有人在理查德入住瑟希儿酒店期间,对伊莱莎实施了惨无人道的犯罪。
顺风车杀人!
图书馆门前的克巴星咖啡厅,林路随便点了一杯拿铁,坐在外面,与江修润通着电话。
江修润是来关心林路回国的日子的,他己经回国好一段时间,两人随意寒暄一番之后,听出林路的异样,江修润关心起了林路最近的生活。
林路倒也没有隐瞒,尤其是对江修润更没有隐瞒的必要。
了解林路这两天的遭遇后,江修润先是沉默,接着便是带着玩笑的口吻说道:“老林,咱得掂量掂量自己的能耐,现实可不像里世界。你在米丽号上的所作所为己经够让人胆战心惊了,可别再不自量力啦!你又不是福尔摩斯,身边没有华生,更不是拥有主角光环的工藤新一。”
林路深有感触地长叹一声:“是啊,我心里也是这么想的。”
“那你还一大早跑去图书馆查资料?”
“没办法呀,实在是睡不着。我这好奇心一旦被勾起来,就像脱缰的野马,总想着万一能发现点什么呢?对吧,虽然心里清楚自己可能也做不了什么实质性的事,但就是忍不住想努力试一试。”
江修润嗤笑一声:“一百年前的命案,你打算怎么着?难道还想穿越回去,或者是招魂不成?你说的那个兰蔻,我也挺同情她的遭遇,可你首先得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