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拍卖的暗影与追踪·下(第2页)
眼神却异常清澈平和,透过老花镜片打量着方哲这个不速之客。
“老板,裱画?”老人开口,声音温和,带着一点老北京的腔调。
方哲上前一步,脸上露出谦和又略带苦恼的笑容:
“老师傅,打扰您了。不是裱画,是想请您帮着瞧瞧,救救一幅老家传下来的画。”
他拍了拍手中的画筒,语气真诚,
“走了好几家,都说年头太久,损得厉害,不敢下手。听说您这儿手艺是琉璃厂头一份儿的‘暗香’,特地慕名而来。”
他用了行里夸赞手艺高超却低调的暗语,既表达了敬意,也显示了自己并非完全不懂行。_卡¢卡,小/税¢网` `埂_鑫`嶵′全.
齐云山(方哲几乎可以肯定就是他)闻言,脸上没什么波澜,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暗香’不敢当,混口饭吃。什么画?
怎么个损法?”他语气平淡,既不过分热情,也不拒人千里。
方哲小心翼翼地打开画筒,取出那幅山水残卷,在旁边的条案上轻轻展开一部分,恰好露出霉蚀最严重和一处颜料剥落的区域。
“明代的,绢本。家里老人没保管好,受了潮,生了霉,还有这儿,颜色都快掉没了…”
他指着那几处“病症”,语气带着恰到好处的心疼和急切。
齐云山扶了扶老花镜,凑近了仔细看。
他的目光一接触到古画,瞬间变得无比专注锐利,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画上的笔墨和损伤。
他看得极慢,手指虚悬在画面上方,偶尔极轻地比划一下,嘴里无声地念叨着什么。
方哲耐心地等待着,心跳却不自觉地加速。
他知道,第一关来了。这幅残卷是真货,但“病症”是陈墨找人精心“制作”的,既要足够棘手显示求助的真实性,
又要能巧妙地引出顾同舟那一脉独有的修复理念。
良久,齐云山缓缓首起身,摇了摇头:“伤得不轻。
霉毒入了肌理,强揭恐怕连画心都带下来。这颜色…也不是寻常补色能救的。麻烦。”他语气平淡,却没说不能救。
方哲立刻抓住话头,脸上苦恼更深:“是啊,请了好几位师傅都这么说。
都说除非…除非是当年故宫顾同舟顾老先生那一脉的‘温水养画、分毫剥离’的绝活,
或许还有一线希望。可惜顾老之后,这手艺听说就…”他适时地停住,叹了口气,目光却紧紧盯着齐云山的反应。
齐云山听到“顾同舟”三个字,正在轻轻拂拭画绢的手指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他抬起眼,目光透过老花镜,深深地看了方哲一眼。
那眼神里似乎有什么极其复杂的东西一闪而过,像是久远的怀念,又像是深沉的痛楚,最后都归于一片古井般的平静。
“顾师傅的手艺…是学问,不是戏法。”他淡淡地说了一句,避开了首接回应,反而问道,“这画,对你很重要?”
“祖上传下来的,念想。”方哲回答得情真意切,
“不指望它值多少钱,就想着能尽量把它保住,留给后人。
价钱方面,您不用担心。”他适时地表现出一种不为牟利、只为传承的诚意,这在这种老派匠人这里往往很加分。
齐云山又沉默了片刻,目光再次落在那幅残卷上,像是在权衡。
店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了。方哲能清晰地听到外面街上隐约传来的嘈杂声,以及对街那个眼线可能存在的注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