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穿针引线(第2页)

 陈墨的眼神变得锐利:“时间点很重要。停电是十点,分发蜡烛和应急灯后大家回房。 

 如果柳芸十点半还在外面走动,她的证词就不可信。” 

 方哲继续道:“再看管家钱贵的笔录。典型的老仆人形象,恭敬、谨慎、言语简洁。但有个细节...” 

 他找到相关部分:“当被问及案发后为什么决定亲自去报警, 

 而不是让更年轻的周铭或赵伟去时,他说:‘这是我的责任,先生。我一首为赵家负责。’” 

 苏瑾敏锐地问:“这有什么问题?” 

 方哲解释:“表面上看合情合理。 

 但仔细想想,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深雪中徒步数公里,而不是让更年轻的男性去,这不符合常理。” 

 陈墨缓缓点头:“除非他需要独处的时间,或者需要确保某种事情完成。” 

 林风突然插话:“我找到了钱贵的背景资料。/鑫_纨. ¨ ¢神!颤. ^吾·错·内!容/ 

 他不仅是退伍军人,还曾经在军事警察部门服务过,受过基本的侦查和反侦查训练。” 

 办公室内顿时安静下来。 

 方哲吹了声口哨:“这就解释了他为什么如此谨慎,证词如此完美。” 

 陈墨的眼神变得深邃:“也解释了他可能具备伪造现场或处理证据的知识。” 

 他转向两名工作人员的笔录:“张淑芳和李晓丽呢?” 

 方哲翻到相关部分:“相对简单。张淑芳的证词主要集中在厨房活动和食物准备上。 

 李晓丽则提到了听到刮擦声,但这个细节在正式笔录中被删除了。” 

 苏瑾问:“为什么删除?” 

 方哲查找记录:“备注说是‘经确认为无关细节’。但谁确认的?为什么确认无关?” 

 陈墨缓缓端起那个旧搪瓷缸,喝了一口茶:“每一个被删除的细节都可能是一把钥匙。” 

 他停顿了一下,继续道:“现在,让我们看看时间线上的矛盾。” 

 方哲己经准备好了时间线对比图表:“最大的矛盾在死亡时间上。 

 胃内容物推断是晚上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但尸温和尸僵推断是一点到三点之间。” 

 苏瑾提出:“如果赵德明被下药,胃内容物消化速度可能受影响。” 

 陈墨点头:“或者,尸体被移动或环境温度影响了尸温和尸僵的形成速度。” 

 他看向方哲:“证词中的时间线呢?” 

 方哲调出整理好的图表:“根据证词,所有人都在晚上十一点前回到各自房间。 

 但李晓丽听到刮擦声是在十一点半左右,如果那就是死亡时间...” 

 陈墨接话:“那么所有人的不在场证明都成立,因为都在自己房间。” 

 方哲点头:“但如果我们接受胃内容物推断的死亡时间,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那么有人就在说谎。” 

 苏瑾敏锐地问:“有没有可能死亡时间更早?比如十点左右?” 

 陈墨缓缓摇头:“胃内容物推断通常很可靠。除非...”他的眼睛微微眯起, 

 “除非最后一餐的时间不是八点。” 

 办公室内顿时安静下来。 

 方哲快速翻找记录:“晚餐时间记录是七点半开始,八点左右结束。赵德明吃完首接回房。” 

 苏瑾提出疑问:“但如果赵德明回房后又吃了或喝了什么东西呢?” 

 陈墨的眼神变得锐利:“水杯被移动过的痕迹...手指尖的蜡迹...这些是否可能相关?” 

 方哲突然想起什么:“等等,我看过一个细节...” 

 他快速翻动笔录,找到管家的询问记录:“这里,钱贵提到,他晚上九点左右给赵德明送过一杯热牛奶,是‘赵先生的习惯’。” 

 苏瑾立即反应:“牛奶!这会影响胃内容物分析!” 

 陈墨缓缓点头:“如果赵德明在九点左右喝了牛奶,那么胃内容物推断的死亡时间就应该往后推延。” 

 方哲计算着:“如果八点晚餐结束,九点喝牛奶,那么胃内容物推断的死亡时间应该是十二点到一点之间,而不是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 

 苏瑾接话:“这就更接近尸温和尸僵推断的一点到三点之间了。” 

 林风突然插话:“但李晓丽听到刮擦声是在十一点半左右,如果死亡时间在一点之后,这个声音又是什么?” 

 办公室内再次陷入沉默。 

 陈墨缓缓站起身,踱步到白板前,写下新的时间线: 

 20:00:晚餐结束 

 21:00:钱贵送牛奶 

 23:30:李晓丽听到刮擦声 

 01:00-03:00:死亡时间(修正后) 

 “矛盾依然存在。”他缓缓道,“除非...” 

 他没有说下去,而是回到座位,再次翻开现场照片,目光落在那些门锁和门框上的划痕上。 

 “苏瑾,那些划痕...”他缓缓道,“能判断大致形成时间吗?” 

 苏瑾摇头:“无法精确判断,但从痕迹的新旧程度看,应该是在案发前不久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