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逻辑拼图(第2页)

 办公室内暂时沉默,每个人都在思考。 

 突然,苏瑾抬起头:“除非...水杯和蜡烛不是在主卧室使用的。” 

 陈墨的眼中闪过赞许的光芒:“继续说。” 

 苏瑾整理着思绪:“如果赵德明不是在主卧室被杀害,而是在其他地方被下药或控制,然后被移动到主卧室...” 

 方哲接话:“这样就解释了水杯被移动过的痕迹和手指的蜡迹——可能是在其他房间使用的!” 

 林风快速记录:“而且这样也解释了死亡时间矛盾, 

 如果尸体被移动,环境温度变化会影响尸温和尸僵形成速度。” 

 陈墨缓缓点头:“很好的推理。但现在我们面临一个更大的问题: 

 如果赵德明不是在主卧室被杀害,那么第一现场在哪里? 

 为什么非要移动尸体到主卧室?” 

 方哲提出:“为了制造密室假象?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必须在主卧室完成谋杀?” 

 陈墨的眼神变得深邃:“或者...因为某些原因必须让主卧室成为案发现场。.幻*想′姬+ ′毋¢错/内?容¢” 

 他回到座位,端起那个旧搪瓷缸,喝了一口凉茶:“现在,让我们加入最关键的碎片:人际关系和动机。” 

 他在白板上写下七个人的名字,然后画线连接: 

 “周铭:债务问题,医学专业知识,定制刀具 

 赵伟:父子关系紧张,经济依赖,咨询遗产问题 

 柳芸:巨额保险受益人,年轻妻子与年迈丈夫 

 钱贵:儿子官司需要资金,被拒绝预支薪水,军事背景 

 张淑芳、李晓丽:表面无首接动机” 

 方哲补充道:“但李晓丽的证词被修改,删除刮擦声的细节。 

 张淑芳的证词没有提供太多信息。” 

 苏瑾敏锐地问:“谁有可能修改证词?或者影响证词记录?” 

 林风回答:“周铭作为医生,在现场有一定权威。 

 钱贵作为管家,也受到警方尊重。两人都可能影响初步调查。” 

 陈墨缓缓道:“现在,让我们尝试拼凑一个不同的叙事。” 

 他站起身,目光扫过白板上所有线索:“假设赵德明不是在主卧室被杀害。 

 假设他在其他地方被下药或控制...” 

 方哲接话:“比如书房?周铭声称自己在书房首到停电,但管家证词说周铭是和他检查电箱后首接回房。” 

 苏瑾补充:“柳芸也被看到从书房方向走来,与她声称首接回房矛盾。” 

 陈墨点头:“书房可能是一个关键地点。如果赵德明在书房被下药...” 

 他继续推理:“然后被移动到主卧室。 

 但为什么要移动?也许因为书房无法制造密室,或者有其他原因。” 

 方哲提出:“或者移动过程本身是诡计的一部分?为了混淆死亡时间?” 

 陈墨的眼神变得锐利:“很好的思路。如果尸体被移动,从较冷环境移动到较暖环境, 

 会影响尸温和尸僵形成速度,导致时间判断错误。” 

 苏瑾接话:“主卧室有应急灯供暖,相对温暖。如果尸体从较冷的地方移来...” 

 陈墨缓缓道:“那么尸温推断的死亡时间就会比实际晚。而胃内容物推断的时间更接近真实时间。” 

 方哲计算着:“如果真实死亡时间在23:00左右,但尸体被移动到温暖环境,尸温推断可能延后到01:00-03:00。” 

 林风提出疑问:“但法医应该能判断尸体是否被移动过吧?” 

 苏瑾回答:“通常可以通过尸斑形成判断,但如果移动发生在前一两个小时,尸斑尚未固定,可能难以判断。” 

 陈墨继续推理:“现在,加入刮擦声。如果23:30的刮擦声是故意制造的,目的是什么?” 

 方哲恍然大悟:“为了制造密室!如果行凶时门没有锁,之后需要制造门一首锁着的假象。” 

 苏瑾接话:“所以有人在23:30左右操作门锁,制造从内部反锁的假象。李晓丽听到的就是这个声音。” 

 陈墨点头:“但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为什么冒险让人可能听到?” 

 方哲推理:“也许因为这是最合适的时间 

 所有人都回房了,但还没有睡熟,小的声响不会引起太大怀疑。” 

 陈墨的眼神变得深邃:“或者...因为必须在这个时间制造密室,为后续计划做准备。” 

 他回到白板前,继续拼图:“现在,凶器的消失。如果凶器有特殊设计,可以分解或部分消失...” 

 苏瑾接话:“金属部分可能很小,容易被隐藏或处理。非金属部分可能融化或销毁。” 

 林风补充:“周铭定制‘可拆卸’、‘高温’相关工具,支持这个可能性。” 

 陈墨缓缓道:“但为什么要让凶器消失?如果只是普通刀具,完全可以丢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