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6章 和县令大人单独在院子里太有压力了(第2页)

 进项,收新元府引盐100引,每引折钱60两,共银6千两。 

 经手人,吴善。 

 杂项,支运河船支出,人力支出,共计5两200钱。 

 出项……。 

 库存……。 

 看着这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和数字,她只觉得脑袋有些发晕,这分明是一个盐商的账本。′4`2`k*a^n_s,h?u?.¨c/o+m/ 

 她不禁开口问道:“大人,为何不分开记录呢?若是月底核算每月的支出进账,岂不是要一首翻看账本?” 

 说罢,她在脑中迅速进行了一番心算,不禁暗自诧异:不会吧?听爹说这盐卖一两银子一斤。 

 照这账本算来,他们进价才150文一斤? 

 她不确定地问道:“大人,这一引盐是400斤吗?我看这账面上似乎是这样的。” 

 沈砚舟听后,看向黄雨梦的眼神,满是震惊与不可思议,仿佛在看一个怪物。 

 在他看来,若没有五年以上账房先生的经验,绝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 

 不借助任何工具就在脑中算出结果,而且她不仅能看懂账本,还提出分账记录的建议。 

 自己自幼读书,看过的账本不下数百本,向来都是如此记录。 

 可她却提出要将账全部分开记,这说明她以前应该是经常做账目的。 

 不然怎么会看一眼,就能有这样的想法。 

 但是,以她的家庭情况来说,和她自己本人痴傻这么多年,实在是不符合。 

 不过,仔细想来,她这样说,确实在算总账时会便捷许多。 

 想到这里,他双手抱胸,似笑非笑地问道:“确实一盐引为400斤。” 

 不过小姑娘,你这算学是师承何人?改日我也好去拜访一下这位名师。 

 黄雨梦一听,想起上次谢大哥问自己时的情景。 

 深知眼前这位县令大人不好糊弄,但也只能硬着头皮沿用之前的理由。 

 她微微停顿,说道:“大人,我有个哥哥一首在学堂上私塾。” 

 我跟着大概学了一下,这些数字算法都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并无师承。 

 沈砚舟听后,自然是不信的,他在怀临县也有些时日了,从未听闻有算学厉害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