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63章伪装者11(第3页)

 而在场的所有人,包括那些奉命来作陪、实为探听的日伪官员,确实都感到一阵眩晕。 

 消息像插上了翅膀,瞬间飞遍了各方势力的案头。 

 当地官员们欣喜若狂。对于坚守在未沦陷区的他们来说,诺安的投资不仅是经济上的强心针,更是政治上的定心丸。 

 他们迅速行动,积极配合,希望能借此机会发展地方,同时也要小心翼翼地在日伪压力下维持平衡。 

 明楼看着刚收到的情报,当看到“水泥路”三个字时,夹着烟的手指几不可查地抖了一下,烟灰簌簌落下。 

 “水泥路……”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的苦涩,“这位大小姐还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大哥?”明诚担忧地看着他。 

 明楼深吸了一口气,看向他,“他们的情况查的怎么样?” 

 明诚赶紧说道,“大哥,我们查到1933年左右,确实有一个使用‘柯尼希’姓氏的瑞士商人活动记录,名叫‘白.柯尼希’。” 

 “他当时的公开活动是向几家教会医院捐赠了一批医疗设备,规模很小,记录也很模糊,很快就离境了。” 

 明楼的眼神锐利起来:“白.柯尼希?六年?同一个姓氏?时间点还正好对上那边,当时某些难以解释的物资来源?还有那些突然出现的秘密工厂?” 

 “是的,大哥。”明诚低声道,“巧合太多,就不像巧合了。这恐怕是他们家族或者说他们背后势力,一项长期战略的延续和升级。” 

 明楼靠在椅背上,“看来,他们这次来的目的也不简单。不管怎么样,先密切关注他们的一举一动,尽量确保他们的安全。” 

 “然后……,”他敲了几下桌子,“立刻,给梁仲春打电话!不……你亲自去一趟苏州,盯着点!” 

 “务必把‘水泥路’这个概念,也给我牢牢框死在‘柯尼希女士对舒适旅行的极致要求’和‘诺安集团高标准物流基础建设’这个解释框架里! 

 “另外,”他叫住正要离开的明诚,“查一查,瑞士或者德国,最近有没有什么关于新型水泥或者筑路技术的专利或商业动态。” 

 明诚点头,“是,大哥,我这就去安排。” 

 明楼看着明诚出去,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这位大小姐轻飘飘一句话,简首像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 

 将投资范围圈定在苏南,己经是精妙绝伦。 

 这里靠近上海,物流便利,同时又与苏北、皖南等新西军活动区域遥相呼应,未来物资转运的空间极大。 

 但“修水泥路”二字,却让他心惊肉跳。那位先生的霸气宣言,瞬间将诺安集团置于整个华国战场的聚光灯下,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