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屯粮(第2页)

“县尊大人在信里也提了,他已经注意到了今年的气候不对劲,隔壁县闹灾的消息也传过来了,他心里急得很,但又没什么好法子。”

王忠顿了顿,脸上满是愁容:“总不能下令让底下的老百姓都别种地,再等上一两个月吧?”

“误了农时,到时候就算没天灾,也得饿肚子。真要这么干,恐怕立刻就要激起民怨了。”

周青川闻言,心中了然。

这位县令,确实是个有责任心的好官,他已经看到了危险,却苦于时代和技术的限制,束手无策。

这正是自己的机会。

他拆开信封,信中的内容果然如王忠所说,除了日常对三尺书先生的问候和对故事的催更之外,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今年天气的深深担忧。

周青川没有犹豫,让王忠取来笔墨。

他沉吟片刻,提笔回信。

在信中,他首先明确指出了这种天气现象的名称,倒春寒。

随后,他没有丝毫隐瞒,将自己刚刚想到的那套应对之法,条理清晰地写了出来。

从官府出面筹集资金和种子,到划定专门的区域进行集中育苗。

从搭建简易大棚,到具体如何操作白日灌水和夜间熏烟之法。

他都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最后,他写道,待一个月后,寒流退去,天气回暖,这批精心培育的秧苗基本也都育种完毕。

届时,若是清河县的农田真的因为这场倒春寒而大面积受损,官府便可以将这些秧苗以租借或是其他相对低廉的方式分发给百姓,进行补种。

如此,既可最大限度地保全今年的收成,又能避免百姓因绝收而流离失所。

他将这整套方法,称之为一种新的农耕之法。

一封信写完,周青川仔细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疏漏,才将其吹干,交给王忠。

王忠虽然看不太懂信里那些育苗、灌水、熏烟的具体门道,但他能感觉到,周小先生这一次,似乎又给县令大人送去了一份天大的功劳。

他郑重地将信收好,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便赶去文社找刘老板了。

信送出去之后,周青川的心也安稳了不少。

他相信,以那位张县令的眼光和魄力,只要看懂了这封信,就一定会知道该怎么做。

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有错。

第二天,周青川跟着王辩去学堂的路上,就敏锐地发现,街道上的气氛和前几日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