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致知在格物

第八十九章致知在格物

钱夫子深吸了一口气,那股被一个孩童逼到墙角的憋闷,让他胸口发堵。但他毕竟是举人出身,自有风骨,既然答应了,便不会反悔。

他那双浑浊的老眼在院中缓缓扫过,最后定格在周青川那张平静无波的小脸上。他思索、片刻,要出一个既能彰显自己学问,又能彻底难住这小子的题目。

片刻之后,他缓缓开口,声音里带着一种考究的、不容置疑的威严。

“听好了,《大学》有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诚其心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钱夫子一字一顿,将这段经义念了出来,而后冷冷地看着周青川。

“今日,老夫便以致知在格物为题,你若能就此题,做一篇八股文出来,今日之事,便依你所言!”

此言一出,周青川的眉头几不可查地微微一皱。

这个题目,可不好做。

它出自儒家经典,是宋明理学的核心命题之一,历代大儒对其的解读都汗牛充栋,一个八岁的孩子,如何能论述清楚?

不过,这思索也仅仅是一瞬间的事。

他很快便舒展开眉头,对着钱夫子再次躬身一礼,而后转身,走到了王辩平日里使用的那张书案前。

此刻,院子里其他的那些孩子大多都还是一脸懵逼。

钱夫子念的那段话,他们听着就像是天书,每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王辩倒是背过这段,可也仅仅是背过而已,让他解释,他顶多能说出要知道东西,就要去研究东西这种最浅显的表层意思。

至于八股文是什么,那更是闻所未闻。

他看着周青川的背影,心里又是担心又是着急。

周青川在书案前坐下,不急着动笔,而是将一张干净的宣纸缓缓铺开,用镇纸压好。

他没有回头,声音却清晰地传到了院中每一个孩子的耳朵里。

“你们是不是都不知道什么是八股文?”

孩子们面面相觑,最后都茫然地摇了摇头。

周青川一边研墨,一边用一种平缓的语调解释道:“所谓八股文,其实就是一种写文章的格式,就像我们盖房子,得有地基,有房梁,有柱子,有屋顶,一步都不能错。”

“它主要分成八个部分,分别是: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

他将这八个名词清晰地念了出来。

钱夫子站在一旁,听到周青川竟然能准确无误地说出八股文的完整结构,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这孩子,还不到十岁吧?

他是从哪里学来的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