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单独问话(第2页)
他原本只是带着几分考较和趣味的心态,可听着听着,他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专注与沉思。
当周青川讲到包拯历经坎坷,数次科考,最终金榜题名,却又因父母年迈,毅然放弃唾手可得的官位,选择归家侍奉。
直到双亲离世守孝期满,才在乡邻的劝说下,重新踏上仕途,出任知县时。
戴老先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浑浊的眼眸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明的情绪,口中不由自主地感慨道:“好事多磨啊。”
这一声感慨,虽然轻微,却让周青川心中一动。
他知道,这个故事,讲对了!
“好了。”戴老先生抬起手,示意周青川停下。
他看了一眼旁边早已坐立不安的孙女和王辩,脸上重新露出了慈祥的笑容:“你们两个小家伙,想必是听得烦了。”
“去吧,让下人带着你们去后花园里转转,那里有刚送来的秋千。”
戴沐儿和王辩闻言,如蒙大赦,欢呼一声,拉着手就往后院跑去,连招呼都忘了打。
戴老先生摇了摇头,随即又对一旁站得笔直。
大气都不敢喘的王福和柳青说道:“你们也去歇歇吧,一路过来也辛苦了,让下人带你们去偏厅用些茶点。”
王福和柳青连忙躬身应是,心中虽有疑惑,却不敢多问,跟着一名下人退了下去。
转眼间,这偌大的庭院里,便只剩下了戴老先生和周青川两人。
气氛,瞬间变得不同了。
“小家伙,随我来。”
戴老先生转身,朝着一旁的偏厅走去。
周青川心中一凛,知道正事要来了。他默不作声地跟在老人身后,走进了那间雅致的书房。
下人奉上茶后,便悄然退下,并带上了房门。
戴老先生在主位上坐下,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却没有喝,只是用杯盖一下一下地刮着杯沿,发出清脆的声响。
他不说话,周青川也就不开口,只是静静地站在一旁。
过了许久,戴老先生才放下茶杯,抬起眼眸,那双看似浑浊的眼睛里,此刻却透着一股洞悉世事的锐利。
“你,可有过去京城的想法?”
终于来了!
周青川心中念头急转,脸上却恰到好处地露出了一丝与年龄相符的疑惑。
他微微皱起了眉头,仿佛不明白这位老大人为何会突然问出这个问题。
戴老先生看着他的反应,嘴角微微一翘,似乎很是满意。
他缓缓解释道:“当今圣上此次放老夫还乡,明面上,是让老夫这把老骨头回来颐养天年。”
“但实际上,还有另一层意思。”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那就是访贤。”
“圣上想在民间,寻访一些有真才实学的能人异士,为国所用。”
“老夫此番回来,也担着为圣上查遗补缺的担子。”
戴老先生的目光落在周青川身上,带着一丝探究:“清河县出了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三尺书先生。”
“老夫本以为能有幸见上一面,将此等大才举荐给圣上,可惜啊,缘悭一面。”
“不过。”
他话锋一转。
“老夫倒是觉得,你这个小家伙,虽然年纪不大,但这身能耐,这份心性,却着实不小,若是老夫保举,让你入京,未必不能有一番作为。”
这番话,无疑是一个天大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