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再开武科?(第2页)

想要出人头地,除了那些本就出身将门的世家子弟,剩下的人,唯一的出路几乎就只有从军。

从一个最底层的大头兵做起,在尸山血海里摸爬滚打,靠着军功一点点往上爬。

那是一条用命铺就的道路,九死一生,能真正走出来的人,寥寥无几。

而武考,则完全是另一条路。

虽然武举的地位远远比不上文举,考上了也未必能立刻当上大官,但它终究是朝廷开辟的一条正式通道。

一旦榜上有名,就等于有了官方认证的功名,是正儿八经的武进士、武举人。

这对于天下所有习武之人来说,无疑是一条能够一步登天的捷径!

“消息是真的?”周青川追问道。

“千真万确!”

吴思良说道。

“虽然这次只是在几个州府试行,给的名额也很少,但终究是个天大的机会!”

“我爹说,只要我哥能考上,哪怕只是个武秀才,以后咱们家的门楣,就算是彻底立起来了!”

周青川沉默了。

他心里瞬间掀起了惊涛骇浪。

开恩科,是为了给太子提拔新锐,安插心腹。

那开武考呢?

皇帝年迈,藩王势大,尤其是手握重兵的镇南王和那几位远在边疆的皇子,都是悬在太子头顶的利剑。

在这个时候重启武考,提拔一批没有根基、只能依附于皇权的寒门武人,将他们安插进军队里。

这同样是在布局!

是在为太子掌控兵权铺路!

那位老皇帝,为了他属意的继承人,真可谓是煞费苦心,把能用的法子都用上了。

周青川心中暗自思忖,戴老先生那样的文臣领袖,恐怕压根就没把这小范围试行的武考放在眼里。

在他们看来,这不过是帝王用来平衡军中势力的手段,上不得台面,自然也不会跟自己和柳青提起。

毕竟,在他们眼中,自己和柳青,是要走文官正途的。

“既然是天大的好事,你愁什么?”

周青川看着吴思良那张苦瓜脸,不解地问道。

“你哥武艺高强,去参加武考,不是十拿九稳吗?”

“唉!”

谁知,吴思良听了这话,叹气声更重了。

“武艺是没问题,我哥从小就跟着我爹练功,我们武馆里那些教头,没一个是他对手的!”

“可坏就坏在,这次的武考,它不止考武艺啊!”

“哦?”

“它还要考策论!”

吴思良一拳砸在墙上,满脸的愤懑和无奈。

“我爹花钱打听来的,说是为了选拔真正的将才,这次武考的最后一关,是文试!”

“考的是什么兵法韬略,行军布阵的策论!”

“我哥他虽然也认得几个字,可让他写那些弯弯绕绕的东西,那还不如直接让他去撞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