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限时学堂,过期不候(第2页)

 没读书,没文化,就意味著没有那个认知能力去晋升到更高级的军职。吕梁自己就是大字不识,混到快四十了,至今都还是个什长,他心里也很羡慕那些读书人。

 这次之所以有读书的机会,也是因为世道越来越不太平,最近度辽营的一些老人折损有点多,想要从这些兵家子弟中选出一些有能力的年轻人培养,在几年內补充队伍。?k,s·w·x*s_./o?r.g^说白点,就是需要些高级点,能识字的耗材。

 不过就这个耗材,对什长一级的人来说,也是抢著当的。照理说有资格进这学堂的都是些十三四岁的准成人,七岁的小吕布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只是吕梁见吕布有天分,觉得吕布能用自己的武艺让张队率觉得,投资在这个孩子身上,將来不会亏,於是便有了这次访问。

 过了个把月,县长似乎在张队率的推荐下,相信了吕布將来会成为一个更高级些的耗材,於是同意他进入学堂。

 大概,到此为止,一切都和歷史一样,吕布的第一步,就是靠著自己的武艺,爭取到了一次读书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对於那些其他后来那些有资格活跃於三国乱世大舞台上的诸侯来说,其实算是与生俱来的权力,根本不需要特意去爭取。

 实际到了学堂,吕布便更是感觉到人生的不平等。

 这个学堂十分简陋,上课用的书,只有一本,需要被选到这里的十三名学生们来回传阅。毕竟是边塞,毕竟家里穷,哪有条件一人一本?老师的家里虽然有很多书,但每次也只把教材需要的一本借出,讲完之后,就会收回,用一把精巧的三簧锁锁在木箱里。

 如果只是传阅,时间肯定不够,於是基本上书传到谁的手里,都要一帮人围在前面看。

 看著一群十三四岁的少年脚翘得一个比一个高,小吕布只能不情不愿的往人胯下钻,寻求一丝属於自己的光亮。

 也许是因为有著前世模糊的记忆,虽然一开始的小吕布並不会写字,但一旦看清了一个字,就会產生既视感,进而想起自己已经学过的一些知识。

 至少在学习上,他要比歷史上的吕布快上不少。

 “胡方,这个字怎么写?”

 “这个——不知道……”

 “这个字已经在好几篇经文中出现过了,你怎么还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