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杀子之仇岂能就这么算了?(第3页)

 当然,他心里肯定是恨透了吕布。无论和连是否真的贪財好色,昏庸无能,但他都是檀石槐钦定的继承人,也是按照继承人的待遇培养长大的。

 和连的死,直接的损失固然有,但也能说让鲜卑的国力元气大伤,但其却给鲜卑留下了很多无形的打击。即,和连死了,谁来接檀石槐的班?

 只有廖哥那,即檀石槐的长子。

 这当然不是檀石槐的首选,如果廖哥那真的合適,檀石槐早就立他了。

 按檀石槐的原计划,自己会通过联姻,至少让生下来的继承人取得三部鲜卑中至少一个部族的支持,这样才能让世袭制度有一个好的开始,但廖哥那只是檀石槐统一鲜卑前的小部族內部的孩子。

 自己死后,廖哥那是否能获得鲜卑部眾的支持?以现在的廖哥那来说结论恐怕是不能。

 檀石槐今年三十九岁,但在恶劣环境中长大的他,从小积累了不少伤病,如今那些小毛病也开始越来越严重,他感觉到自己所剩的时间不会很多。

 他必须让廖哥那儘快获得威望,成为能镇得住鲜卑三部的继承者,如果靠血统不行,那就只能靠军功了。

 因此,当檀石槐得知和连被吕布所杀时,他想到,这个吕布勇猛非凡,但如今兵力並不算多。如果能让廖哥那破城,亲自把杀死他弟弟的吕布杀死,那么藉此事就能让廖哥那完成初步的声望积累。

 至於雁门郡,確实那里是鲜卑原计划打算进攻的地点,但檀石槐也不傻,他基本算到了那是董卓的诱饵,真若攻过去,损失大概率会超过所得。只不过鲜卑並不是檀石槐的一言堂,底下一群人吵著要去抢雁门,檀石槐也不好阻止,便想著趁此机会让他们吃个亏,也藉此机会长个教训,使他们以后也知道听话一些。

 只是吕布杀和连的事,也正好给了檀石槐一个復仇的藉口,从而力排眾议,优先进攻五原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