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雒阳论功过(第3页)

 其中,蔡邕的主张被最先排除,因为不管是谁攛掇的,但最后决定发兵的都是刘宏本人,难得吕布给皇帝涨了个脸,这仗要是算是大汉输了,这脸不是白涨了?

 袁隗、袁逢其实也因为吕布与袁家的交情,在朝堂上多少说了些好话。只不过,他们既希望吕布能得到提拔,也不希望提的太高,不然真成了比肩霍去病的人物,將来对袁家来说,也会变得难以控制。

 因此,当刘宏拍板决定要討论给吕布升官的具体方案时候,他们也便不再插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宦官的构想——即不要让吕布升的太快。

 而对於吕布的处置,宦官和士人则爭论不休,双方各有各的道理。只从战场表现来说,刘宏心里確实想赏赐吕布,但当王甫说听闻吕布在包庇党人的时候,刘宏也不禁警觉。

 毕竟从桓帝以来,皇帝最担心的就是这些党人把持朝政,信宦官不信党人是这两朝皇帝的基本方针。如果吕布真的被提拔,却也成了为党人站台的傢伙,那无异於自己养了条白眼狼。

 实际上刘宏长期在后宫淫乱,不愿出宫调查,以至於他能得到的其大部分信息,都直接来自於宦官。他生活在宦官的信息茧房中,所以他当然知道那些清流派士大夫的危害,但宦官却不会把自己做的那些烂事告诉刘宏。

 明明是王甫要求吕布违背律法闯太守府,一番包装下,反倒成为了吕布主动巴结包庇党人,这明明是顛倒黑白的事,但因为没有其他信息源去验证,刘宏也倾向於相信。

 得知自家军官的回报之后,吕布心里大概也有了数。

 他清楚的知道刘宏对党人的提防,而这么多德高望重的官僚替吕布说话,虽然这本身是好事,但也会让吕布更加怀疑,是不是士人阶层联合起来,想扶植吕布来为他们代言,进而更加对吕布產生怀疑。

 但好在,这场仗既然已经被定性为胜利,那么封赏终究是要有的,只是多或少的问题。

 罢了,本来吕布最初的目的,也只是让自己不要捲入田晏、夏育的失败,当初只是觉得別被一擼到底就是胜利,现在已经是超额完成了任务,也不必指望能一步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