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焉耆告急(第2页)

 荀朗听到吕布说罢后,沉默了片刻——

 他没有出言反问,因为他已经明白了吕布的意思。

 “鄙人的性命,就交到主公手中了。”

 “嗯,放心去吧。”

 荀朗当然知道,现在的局势比吕布说的更糟,鲜卑隨时可能反扑,而焉耆被四万大军围困员渠城,危在旦夕。

 但是,想要让那些西域国家出兵,就必须要让其相信他们能贏,哪怕撒谎吹牛也要这么说。

 只是一旦焉耆被攻破,那么这个牛皮就会被戳破。也许一些西域国家不甘心被于闐所统治,会继续与汉军一起抵抗,但更大可能是,觉得汉军已经无力维持原有秩序的西域国家,会想將汉使杀死,作为投降的投名状。_h*o?n`g\t\e·x?s~..c~o~m/一旦出现这种情况,荀朗作为汉使,大概率会被杀掉。

 而將游说的工作交给荀朗后,之后如何让自己吹出的牛变成现实,便是吕布要去做的事情。

 隨著荀朗的离去,吕布也开始制定自己这边的战略计划。

 首先,吕布让车师前国的三千人,以及西域东侧,还有战斗力的一千人都继续留在柳中城,受皇甫越率领,与皇甫越手下的三百凉州兵一同防备北边弥达的鲜卑人。

 吕布给皇甫越的任务,只是守住柳中城不丟,鲜卑人缺乏攻城的武器,而柳中城有多年汉军屯田的存粮,只要守备意志坚定,不会轻易被攻破。

 至於其他四千西域南部诸国的军队,他们归路被断,又刚经歷过失败,在焉耆之围被解开之前,必定没心思专心打仗,因此吕布並不打算逼他们上战场,搞不好反而会给自己添乱。

 他只是命皇甫越將这四千人扣下,吃喝给上,但一定要留在此地,免得他们擅自跑回自己的国家,散播些不良影响,给荀朗的游说增加困难。

 前西域长史组建的联军中,焉耆因为距离较近,出人最多,如今他们的九千部眾在员渠城以东百里之处,按兵不动。而在吕布看来,想要解救焉耆,还是要靠焉耆自己那九千人的力量。

 於是,吕布带手下八百余并州兵,更换战马,开始向焉耆急奔。

 第六十八章焉耆告急

 焉耆虽然是能动员约两万人的强国,但前任西域长史被鲜卑人杀害的那场战役中,焉耆的部队被调走了万人协同汉军作战,却因为都城遭到攻击,军心溃散,遭到了鲜卑的追击,损失了千余人。

 如今,焉耆国都员渠城被于闐所围困,大概是四万人打一万人。而剩下九千焉耆兵在前线刚被击败,士气低落,其统帅已经擅自脱离汉军的控制,领兵回到国內后,但却並没有试图解围,而是在员渠城以东近百里处驻扎。

 由於西域的小国动輒全民皆兵,其中,西域南部的主要生產方式大都依靠雪山融水进行耕种,其农业生產技术远不如汉朝,以至於国家大都没有储备太久的存粮。加上他们一个国家大都只有一两座像样的城,並不能靠后方支援前方,一旦误了农时,就很容易產生饥荒。

 因此,大多数攻防战,只需要一个多月就能分出胜负。被围城的人一旦知道觉得再这样下去,敌方就算撤退,自己也要饿死一堆人,基本就不会选择坚守,而是直接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吕布也很清楚,那九千焉耆士兵与其说是想要解围,不如说是在为投降做准备。即,一旦焉耆王带著守军投降了于闐王,那么焉耆的军队就会调转枪口,一起对付汉军。

 而隨著于闐王势力的扩大,尚未反叛的其他西域国家,也会重新考虑与大汉的关係。

 实际上,大汉之所以能控制西域,靠的並不是长期的军力维持,而是以较小的军事存在,及外交手段来撬动较大的槓桿为自己所用。

 其原因在於,在西域周边的所有势力中,唯有大汉只需要西域安定,而不需要西域对大汉上任何税。所有对西域军队的徵召,也只是为了解决西域自身的安全问题。这並非大汉不需要钱,而是因为西域距离大汉太远,收上来的税还抵不上一路上的损耗。

 相对的,无论是西域诸国中有哪一国做大,亦或游牧民族染指西域,他们都会希望被征服的国家提供经济利益。而那些相对弱小的国家,必然需要一个公正的话事人,將各个弱小的国家组织起来,去对付那个想要压迫他们的强权,而大汉在西域所充当的便是这个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