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阵地的用法(第2页)
中队的三个小队组成了冲击阵型,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同时,支队的九二式步兵炮、九二式重机枪也在后面提供着强大的火力支援,层次分明,进退有序。
林译布置的阵地这时候可是发挥了大作用。那“工”字型的步兵堑壕,不仅为兵力输送提供了空间,还能让士兵们躲避炮击,增强了防御的深度。还有那“凹”字型的机枪阵地,让重机枪既能躲开掷弹筒的袭击,又能加宽射角,在两个角度之间随意切换,打得鬼子措手不及。
步兵们在炮击的时候,都躲在“工”字下方的防炮洞里。这些土坑都用树枝、竹条撑得牢牢的,只要炮不是直接打中,就很难塌陷。等敌人一进攻,士兵们就冲出来,跑到“工”字上排,依托工事狠狠地射击。同时,后方的士兵也跑到“工”字下排,随时准备支援前排的战友。 那“凹”字型的机枪阵地更是玩得溜得很。敌军一开始进攻,机枪手就跑到左侧大射角,阻击援军。打完一个弹匣,又换到右侧,以小夹角打击敌军的冲锋部队。还能让预测好位置的掷弹筒小组,把炮弹都打在沙包上,让鬼子掷弹筒第一轮打击失效。
林译的枪法那可是相当了得,专挑掷弹筒的炮手下手。他心里门儿清,掷弹筒这玩意儿,看着挺威风,其实全靠训练来弥补机械的不足。只有那些身经百战的老兵,才能玩得转,打得准。新手要是碰上这个,那可真是手忙脚乱,玩不转的。
不像迫击炮,教会了怎么用,按照参数一调,就能打出个大概来。掷弹筒这东西,可是全靠手感,一点都取不得巧。
林译心里明白,干掉一个炮手,鬼子得一年半载才能再培养出一个来。他之前的训练可不是白练的,二百米机瞄,他有八成的把握能命中目标。因为炮手跟普通士兵可不一样,他就是个固定靶子,只要他一瞄准准备发射,那就是个活生生的半身靶子,等着林译去收拾呢。
闫森举着望远镜,看得目瞪口呆,连声赞叹:“我的乖乖,就这么一会儿功夫,你干掉多少鬼子了啊?两个军曹、四个炮手,二百多米的距离,你可真是神了,林译。以后我再也不叫你学生仔了,你就是神枪手,真是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