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座林译喜欢风箱果的乐天
第57章 驻防河谷(第2页)
眼前的萨尔温江,两岸山脉夹江对峙,山坡极为陡峻,谷坡坡度均在35度以上。河谷狭窄,形成了深切千米的“v”形峡谷。江面宽度仅有120米,且沿河阶地稀少。
这完全就是一处天然的险要之地啊!只需炸掉渡桥,待日寇渡河至一半时发动攻击,便能给予敌军重创,何需太过复杂的部署?这样的地方居然还会被日寇攻克,实在令人费解。况且此地地处热带,植被茂密,就算开展游击作战,也足以有效拖住日寇的进军步伐。
抵达防线后,林译迅速根据当地险峻的地形特征调整战术。在三方参与的战前会议上,他就提出了自己构思的防御策略:充分依托山谷独特地形构建防线,炮兵主要负责对河谷两侧进行火力覆盖,利用密集炮火封锁日寇可能的进攻路线;配备精良的机枪组严密封锁水路,一旦日叩渡河,便在其半渡之时给予致命打击;迫击炮则在日寇登陆瞬间,对有限的河阶区域展开饱和式覆盖打击,最大限度杀伤敌军有生力量。
林译提出的这个方案,实际上与后来南天门战役的防御思路如出一辙。当初日寇在南天门就曾利用一段狭窄、难以展开大规模兵力的河阶,对我方实施覆盖打击。如今林译便是打算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让日寇也尝尝这种战术的苦头。
这一方案一经提出,便赢得了约翰牛指挥官的高度赞赏,他们欣然接受。联军如此积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按照这个方案,他们只需承担后勤保障以及提供炮火支援的任务,作战压力大大减轻。暂编第55师同样对这一江防计划表示认同,各方达成一致,全力投入防御准备。
随后,部队迅速行动起来,开始紧张有序地布置阵地。约翰牛原先设置的滩头阵地被废弃,仅保留了几处用钢筋水泥修筑的碉堡。这些碉堡用枯枝烂叶伪装掩盖,摇身一变成为隐藏的机枪火力点,随时准备给来犯之敌致命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