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座林译喜欢风箱果的乐天
第82章 战术计划敲定(第2页)
几位将军在回顾近期作战经验后痛切地认识到:过去五年沿用的战术极为可笑——部队一字排开、死守阵地,任由日方飞机大炮狂轰滥炸,待其坦克撕开防线,实属愚蠢至极。
恰在此时,晋察冀地区反“扫荡”作战的成功经验为他们打开了新思路。众人一致认同:应采用诱敌深入、层层阻击、集中优势兵力迂回包抄、歼灭其孤立部分的灵活战术。
新22师师长最终拍板定案:必须打开思路,放弃固守一地的被动打法!改为主动出击,破袭交通线,将日军逼入围绕铁路展开争夺的困境。如此一来,作战计划便大大简化了。
选定攻击节点,就能预判敌军增援路线。依托丛林密布的有利地形设伏,实施梯次阻击;主力部队则迂回敌后,吃掉其至关重要的炮兵力量。这仗就有得打了!
200师虽在撤退中舍弃了大量机械化装备,却仍是战场机动性最强的部队。他们将承担最关键的穿插任务,负责迂回至敌后完成致命一击。 林译所部负责左翼警戒,严防敌军侧翼偷袭;55师保障右翼安全;29师则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阻击西线敌军可能的回援或反扑。至此,全盘作战计划初步敲定!
计划上报军部后,立刻获得批准。长官出于惯例向总部致电确认,得到的回复也颇为官方:赞扬他汇报及时,并强调我军作战应坚持自主判断,不必一味听从外方调遣。
于是,作战计划正式启动。尽管部队实际获得的援助有限,但相较于国内其他部队,他们已是精锐中的精锐!
每个师都配齐了一个弹药充足的炮兵营,另有军部直属炮兵团增援;轻武器配备也达到了首批整编师的水平。然而,真正的关键,在于他们拥有一批历经战火的老兵——这才是战斗力的灵魂所在。
新征的壮丁难堪大用,唯有从生死场中活下来的士兵才有价值。特别是那些打过一两场硬仗的老兵,整个人都会发生脱胎换骨般的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