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座林译喜欢风箱果的乐天

第115章 偷梁换柱的计划(第3页)

 “哼!”罗司令鼻子里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冷哼,“军校里灌的那些东西,是工具罢了,不上战场怎么会使?血水里滚一滚,才能真正刻进骨子里!”

 他突然有些感慨,声音里带着一种深沉的疲惫,“而且指挥打仗这活儿,真是太挑人了!什么样的人该在什么样的位置,差一分一毫都不行!坐在这里指挥一场大仗,真他娘的能折寿十年!”

 罗司令之所以发出这番感慨,正是基于残酷的现实。虞啸卿所犯的错误,在当时的军官群体中颇具代表性——军校教育与战场实际严重脱节。

 虽然军官们普遍都研习过《步兵操典》,但各部队军官所学习的版本却大相径庭。段帅的保定推广的是民国二年(民二)版操典,黄埔早期也沿用此版教学。这套操典虽已显陈旧,却在实践中逐步与华夏军队的实情磨合出一定的契合度。

 然而,民国十六年那场剧变之后,为了凸显中央军的“先进性”,开始强制推行民国十七年(民十七)新版操典。

 及至后来,为应对迫在眉睫的日寇侵略威胁,庐山军官训练团又统一推行了吸收普鲁士军制经验修订而成的民国二十五年(民二十五)版操典。

 短短二十余年间,操典三易其稿,且缺乏有效的全军过渡和实战检验。这直接导致了不同部队的指挥官,其作战理念和指挥方式存在显着差异。尤其对于那些缺乏实战历练、仅凭军校所学纸上谈兵的军官而言,这种理论与实践的割裂,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往往成为致命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