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座林译喜欢风箱果的乐天
第119章 派系分明(第2页)
秉持一贯的强硬风格,stillwell将军在报告中再次“狮子大开口”!他要求立即着手组建30个师的部队,作为前期投入,更提出要优先为三个军(整整十个师)配齐武器辎重。
将军心中早有盘算:此番“漫天要价”实为谈判策略,是为后续国会可能的“落地还价”预留空间。然而,令他始料未及的是,这一次罗师傅的批复竟异常快捷!
驱动这一切转变的深层原因,实则是太平洋战局的不利态势。面对严峻现实,花旗国内终于收敛起轻慢之心,将战略目光重新聚焦于这支入缅的远征军。 呈递至花旗国会的战报数据触目惊心:刚刚结束的埃德森岭战斗虽以胜利告终,代价却极其惨重。一个满编营八百余人,阵亡逾百,伤者三百有余,更有数十人因战斗应激反应减员,与之相伴的还有一份天价的后勤消耗清单。
尤为讽刺的是,此役消耗的弹药量竟高达stillwell将军此前汇报的远征军消耗量的二十倍!对手却仅仅是日寇的一支残部,兵力规模甚至不及缅北战役兵力的十分之一。这悬殊的消耗比,形成了极具冲击力的对比。
冰冷的数字昭示着一个残酷事实:支援并强化这支远征军,才是最符合花旗战略利益、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案。无须多言,共识已然达成:效率凭战绩赢得,外交话语权则需用实打实的战场功勋来奠定。
方案既定,史迪威将军腰背挺直,底气十足。一份品类繁杂的军械物资清单随即送达山城,其核心诉求直截了当——索要兵员补充与前线指挥权。此举虽令军政部颇为光火,面对这份清单却全然无力拒绝。
中年男子以食指轻叩桌面,放下清单吩咐道:“照清单要求着手准备。我亲自去一趟前线,表彰大会势在必行。亲临更能鼓舞士气,有些学生也需见一见。”他略作停顿,补充道:“叫修辞一道去。林少将不正是他军官训练团带出来的学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