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座林译喜欢风箱果的乐天

第130章 紧张的学习(第3页)

 龙文章自己更是苦恼万分。每天超负荷的实战训练已榨干了他的精力,哪还有余力去死记硬背,那些拗口的洋文术语让他头疼不已。考卷上的题目,他明明按照自己的理解认认真真答了,自认句句在理,可结果却总是满篇红叉,大半错误。

 然而,这真怨不得龙文章头脑不清。讽刺的是,教官们奉为圭臬的标准答案,本身便是错的!

 仅仅几个月后,当陆军将按照这套理论训练出来的游骑兵部队投入战场时,便暴露了致命缺陷:他们将这支精锐的轻步兵,当作强攻矛头,投入隘口争夺的正面战役。

 面对普鲁士军队密集的火力网,甚至偶尔出现的装甲部队,人数稀少、火力不足的游骑兵无异于被投入血肉磨盘,伤亡之惨重,令人扼腕。龙文章那不合“标准答案”的实战理解,或许才是战场上更珍贵的智慧。

 龙文章坚信,这样的轻步兵部队,就该像一把手术刀,用于穿插迂回,直取敌后要害。小鬼子能把这种战术用得炉火纯青,恰恰证明了这是从实战中淬炼出来的、对轻步兵最有效的战法。

 他虽未踏足军校门槛,却是个嗜书如命、爱听故事的主儿。吕布、楚霸王那等莽夫豪杰入不了他的眼,他独独痴迷于韩信的运筹帷幄。评书里的“七擒孟获”、“水淹七军”,这些讲求智谋韬略的段子,才是他心头所好。

 因此,面对硬碰硬啃不下的骨头,他本能地选择动脑子。每次部队吃了败仗,他必定和连排长围坐篝火,复盘战局,从血肉模糊的教训里总结克敌制胜的真法子。

 他的战术智慧,根植于硝烟弥漫的实战。而教官们奉行的,却是西点那套刻板的“yes sir”教条,一切行动,都被死死框定在书本的划线部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