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各派相争的会议(第2页)
果然,此时一位气质斯文的将军应声起身,从容取出厚厚一摞文件,交由侍卫分发下去。“我这里有一份计划,请诸公过目。”
诸将彼此对视,心照不宣。正主来了。既是“自己人”拿出方案,再争也无益,不如在既定框架中多争些实惠,守住本方利益不至吃亏才是正经。
于是会场气氛悄然转变,不再有尖锐交锋,取而代之的是各方婉转诉苦、低调请愿、高调表忠心的表演。表面一团和气,实则暗流涌动,每一句话都在权衡、每一句回应都在试探。
良久,主座者终于一锤定音:“既然如此,每日运送五百人赴印受训。其余部队集中于滇省整编:这批力量,将来要用于反攻。防务必须确保,诸位所说在理。至于花旗方提出的作战方案……另择时间于参谋部详议。” 一场事关战略大局的会议,就这样草草收场。是否早有剧本,每个人心中自有答案。但有些人分到了羹、有些人守住了底,也就无人再愿深究。乱世之中,利益谈妥了,会议也就可以散了。
很快,每日便有运输机载着一批批青年学子,飞越崇山峻岭,奔赴异国他乡。与以往募兵时常见的迟疑和消极不同,这批青年的应征格外踊跃。他们当中,有人胸怀报国热血、志在驱除外侮;也有人看重受训期间的优渥待遇和未来前途;还有少数人,则藏着不便明说的心思与目的。
一所以培养基层军官为目标的特殊学校,也在滇省悄然建立。这所学校,正是辞公所主办的,将成为一代军事精英的摇篮。训练内容涵盖战术指挥、情报判读、地图分析等诸多方面,体系严密、科目超前。
学员们不仅接受高强度课堂教育,更投入近乎残酷的实战化演练。与此同时,他们也要参加密集的政治思想课程,被不断锤炼意志、塑造忠诚。那是一种被要求绝对纯粹、不容动摇的信仰。
作战指导堪称训练的核心。专家教官站在黑板前,以清晰的图形演示一场又一场经典战例,细致解析鬼子的战术风格与行动逻辑。学员们在沙盘与地图之间穿梭学习,仿佛已提前步入了战场。
然而,就在这个关头,一场突如其来的袭击改变了许多人的看法。鬼子一个中队组成的挺进队,悄然摸至南天门附近!这是鬼子在获得抽调关东军老兵补充后,专门组建的一支精锐突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