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座林译喜欢风箱果的乐天

第191章 拧巴的烦了(第2页)

 这种协同的紊乱,使两军在计夷防线前付出了沉重代价。鬼子在此修筑了大量坚固的防御工事,包括数十个机枪火力点和众多地下掩体。

 战斗一开始,澳新联军照例派出炮兵连对鬼子阵地进行火力压制。然而在这种复杂地形下,炮火难以全面展开,暴露出其机动性与覆盖范围的局限。

 由于兵力不足,炮击虽然摧毁了部分鬼子工事,却无法彻底清除大多数隐藏在掩体下的火力点。

 总攻发起后,鬼子凭借精准的射击和及时的战车支援,一次又一次击退黔军的进攻。伤亡人数持续攀升。

 而此前一直按兵不动的约翰牛坦克,此时才开始向前推进,掩护步兵进攻。他们的自信并非毫无根据,瓦伦丁坦克的正面装甲确实厚实,鬼子的94式37毫米炮无法击穿。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一旦坦克触雷,即便只是履带断裂,乘员便急于爬出车外,结果成为鬼子的活靶子。本应稳步推进的装甲力量,就这样一触即溃、迅速败退。

 花旗教官勃然大怒,猛地冲进指挥营帐厉声吼道:“真见鬼!他们的穿甲能力只有40毫米,而你们的装甲厚度是60毫米!你们到底是怎么训练车组成员的?开炮啊!用机枪压制火力,掩护步兵冲上去!”

 发泄完怒火,他很快就恢复冷静了下来,立即建议约翰牛协同作战:“你们必须为黔军提供炮火掩护,协助他们推进至坦克周围。我们需要协同作战,让他们稳步推进,拿下阵地否则,就只能眼睁睁等着鬼子增援部队不断填充进去。”

 然而,真正协调起来依旧困难重重。指挥部急需一位既精通两国语言、又深谙战术指挥的军官前往协调。可纵观整个滇缅战区,符合条件的仅有林、孙、邱三人,而这三位,都是师长。

 林译沉吟片刻,忽然想到了孟烦了。若由他居中协调,很多事会顺畅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