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座林译喜欢风箱果的乐天

第207章 暹罗援军(第2页)

 这支部队并非不堪一击,相反,他们战斗力相当强悍,在盟军中也声名显赫。此前战役中,阿瑟上将依托巴丹要塞工事,曾重创本间雅晴中将的第十四师团。

 在战局僵持之际,第四师团奉命出击,以灵活战术成功破局,最终迫使阿瑟撤离、七万盟军投降。

 因此,在盟军眼中,第四师团是一支极为难缠的劲敌。但在华夏军队看来,他们却是一支略显“友善”的部队。

 徐州会战期间,李长官所率四十万大军陷入重围,形势岌岌可危。一旦这支主力被歼灭,将对华夏战局造成毁灭性打击。

 当部队历经苦战、精疲力竭地撤退至鲁苏皖交界地带时,却突然迎面撞上一支装备精良的部队,正是第四师团。

 已无退路的国军只能准备决死一战。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这支部队并未全力阻击,反而“视若无睹”,放任国军顺利通过防线。 据说,该师团长深谙汉文化,熟读兵法,尤其认同“穷寇莫追”之理。他认为既已完成战略目标,便不必徒增伤亡、硬拼到底。

 进驻暹罗之后,第四师团更是如鱼得水。此地风景宜人,几无顽强抵抗,百姓态度友善,正合了大阪人“贩夫走卒”善经商的天性。

 自去年驻防以来,他们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经济建设”之中——卖米贩油、制豆腐、运鸡蛋,小日子过得颇为滋润。

 这一回,他们确是被形势所迫,不得不匆匆投入战场。很快,该师团便向守军阵地发起了试探性进攻。

 此时的防线,在经过司令部和滇省驻军多次学习与整建后,已构筑得颇具章法。阵地外围堑壕纵横、层层交错、相互依托,形成了系统的防御体系。

 更在前沿布设了大量混凝土三角锥、铁丝网,并配属多个火力点,以有效阻击坦克与步兵冲击。半地下式碉堡星罗棋布,既能承受炮火轰击,又可随时组织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