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长安(第3页)

 “所以说,你给大唐卖命有啥好?”

 “大唐能给的,我吐蕃也能给。”

 “大唐不能给的出路,我可以许你。”

 “吐蕃赞普求贤若渴。”

 玛祥仲巴杰见沈潮生不答。

 “只要你肯投靠,高官厚禄不在话下,何必要在大唐受这勾心斗角的气?”

 玛祥仲巴杰的话如魔音绕耳,无时无刻不在蛊惑沈潮生。

 沈潮生握著韁绳的手紧了紧,指节泛白,却依旧一言不发。

 望著前方王忠嗣的背影。

 想起这几日哥舒翰的指点,想起王忠嗣往日柔和,他愿意再赌最后一次,赌这个大唐名將,自有风骨。

 “啪。”

 沈潮生猛地一甩马鞭,惊得拉车的马匹一个趔趄,车厢也隨之剧烈晃动了一下。

 “使臣大人还是安分些吧。”

 沈潮生声音冷硬。

 “再过几日便到长安了,届时有的是你说话的地方,不必急在这一时。”

 ……

 越靠近长安,乡野景象渐次繁华。

 官道两侧农户聚居,村落相隔不过数里。

 沈潮生从未见过这般景象。

 西北大多戈壁苦寒,唯有稀疏牧草与骆驼刺,哪得见如此稠密的人烟与生机?

 他自小困於边地,向县衙递文书需打点吏员。

 远行更要五户连保画押。

 此番隨王忠嗣入京,才算挣脱樊笼。

 远望,长安城墙似巨龙盘踞。

 明德门牌匾下。

 五道门洞彰显帝国威仪。

 中央御道专供天子,两侧门洞车马川流不息。

 长安城有十二道城门,百姓人人可走。

 而这座朝堂,却无一门是为百姓而开。

 念头一起,那百米宽的朱雀大街,如今便再无风采。

 一行人抵达驛馆时,已接近黄昏。

 金吾卫按名册分批次验看文牒,沈潮生因官阶低微,被安排在西跨院。

 吐蕃使臣玛祥仲巴杰已由礼部官员引往鸿臚寺,明日便要入宫覲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