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门只为有准备的人打开(第2页)

 “进。”

 门开了。

 会议室不大,却极为肃穆。深红色的窗帘半拉著,阳光被过滤成暗色调,落在实木会议桌上。王振国坐在主位,面前摊开著一份文件,正是郑仪和张海峰的发言稿复印件,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批註。-5·4*看,书¢ ¨追~最`新/章^节-

 “坐。”

 王振国指了指对面的椅子。

 郑仪端正入座,背脊挺直却不显僵硬。他知道,这不是领导对下属的接见,而是一次关乎未来道路的对话。

 王振国摘下眼镜,揉了揉鼻樑,突然问了句看似不相干的话:

 “徐永康今年多大年纪了?”

 “六十八。”

 郑仪不假思索。

 “跟我同期进的省委党校。”

 王振国目光深远,仿佛在回忆什么。

 “那时候他总说一句话,法治的根基在人心』。”

 郑仪安静地听著,没有插话。

 王振国的手指轻轻点在那份发言稿上:

 “你今天做得很好,既保住了知识分子的良知,又没忘政治规矩。”

 “谢谢部长。”

 “不用谢我。”

 王振国直视郑仪的眼睛,语气陡然锐利。

 “我只问你一个问题,如果將来有一天,你的原则和组织的决定发生衝突,你选哪边?”

 会议室瞬间安静到能听见空调的嗡鸣。

 郑仪没有立刻回答。

 他知道,这个问题答对了,可能就是一条通天大道;答错了,之前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

 三秒后,他缓缓开口:

 “我会想办法让它们不衝突。”

 “哦?”

 王振国挑眉。

 “怎么说?”

 “真正的原则,不会违背组织的初心;而真正的组织决定,也必然经得起原则的检验。”

 郑仪声音平稳。

 “如果有衝突,只能说明我对原则的理解不够深,或者对组织意图的领会还不够透。”

 王振国沉默了片刻,突然轻笑一声:

 “滑头。”

 但郑仪知道,自己过关了。

 因为部长已经合上了那份文件,从抽屉里取出一张烫金邀请函,推了过来。

 “青年干部特训营”

 主办:省委组织部

 特邀学员:郑仪

 “笔试成绩快要公布了。”

 王振国起身,语气恢復了公事公办的平淡。

 “做好准备。”

 短短十分钟的谈话,就此结束。

 郑仪走出会议室,轻轻带上门。

 他缓缓呼出一口气,像是將胸腔里积压的紧张尽数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