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立场(第3页)

 “至於財政的老赵……”

 刘志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

 “他最近正为地方债务发愁,谁要是能在这方面提出点新思路,他会高看一眼。”

 徐永康全程没插话,只是静静地喝茶,任由两位弟子交流。直到此刻,他才放下茶杯,缓缓道:

 “郑仪,面试不是辩论赛,没必要爭个输贏。”

 这句话看似平常,却暗藏玄机,不要用学术辩论的方式去应对官场交锋,真正的智慧在於化解矛盾,而非激化对立。

 郑仪深吸一口气,向刘志明郑重道谢:

 “多谢师兄指点。”

 刘志明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

 “好好准备吧。”

 刘志明的脚步声渐渐远去,办公室里只剩下郑仪和徐永康两人。

 郑仪仍在沉思,眉头微蹙。面试考官的背景错综复杂,各方势力交织,一个不慎,就可能踩中暗礁。

 即使他准备得再充分,也难以保证所有环节万无一失。

 徐永康看著自己的学生,忽然笑了:

 “小子,別想太多。”

 郑仪抬起头,有些不解:

 “老师?”

 “你以为我叫刘志明今天来,只是为了给你透个底?”

 徐永康摇摇头,目光深邃。

 “这代表的是整个政法派』的態度。”

 郑仪瞬间明白了老师的言外之意。

 刘志明是徐永康的得意门生,同出於政法大学,如今位居发改委要职,他今天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指点,更是政法系对郑仪的背书。

 换句话说,政法系的资源和人脉,已经悄然站在了郑仪背后。

 “魏宏虽然是本地派的中坚,但他还没胆子公开和政法系撕破脸。”

 徐永康轻描淡写地说道。

 郑仪这才彻底理解老师的用意。

 所谓的派系之爭,不是非黑即白的对立,而是权衡与妥协的艺术。

 政法系虽然不是最强势的派系,但它在江东省深耕多年,门生遍布司法、发改、政务系统,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还有。”

 徐永康慢悠悠地喝了口茶。

 “王振国和程安书虽然不会直接插手面试,但他们既然已经对你表露了兴趣,底下的人自然会揣摩上意。”

 郑仪豁然开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