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一位父亲

 匯报环节结束,周作树缓步走上讲台。*a\i′t^i~n/g+x^i^a`o^s·h¢u~o^.^c\o!m*

 礼堂里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这位省委领导做出最终评价。

 周作树的眼镜片上闪过一道冷光,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停在郑仪所在的第一组。

 “这次匯报,我很满意。”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千钧。

 “尤其是第一组,选题精准,分析透彻,建议可行。”

 第一组!

 台下其他学员的眼神瞬间变得复杂起来。羡慕,嫉妒,惊讶,不甘……各色目光纷纷投向郑仪和他的组员们。

 林成栋的嘴角不由自主地抽动了一下,像是想笑又强行忍住。

 他这辈子第一次被领导点名表扬,还是在特训营这种高规格场合,胸腔里一股难以形容的热流直衝脑门。

 杜云嵐优雅地理了理鬢角的碎发,唇角微扬,但眼神却下意识瞟向郑仪——这份功劳,大半该归於他。

 李在明依旧保持著面无表情,他在政府办工作多年,见过不少会写材料的笔桿子,但像郑仪这么会“做局”的,还是头一次遇到。

 看似是小组合作的成果,实则处处是郑仪的影子。

 选题是他定的,框架是他搭的,甚至连林成栋负责的那部分,都是他手把手教的。

 李在明很清楚,他们组的匯报之所以能脱颖而出,不是因为谁的个人能力突出,而是因为郑仪用一套近乎完美的分工策略,把所有人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他就像一台精密仪器的操控者,让每个零件都精准运转。

 台上,周作树还在继续点评:

 “……特別是权责清单那部分的建议,既符合中央精神,又贴合我省实际。·小^说^宅\ ^更`新′最.全¨”

 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补充道:

 “这种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的研究,才是特训营该有的水平。”

 这话一出,全场震动。

 理论高度?

 实践深度?

 这已经不仅是表扬,而是近乎“定调子”的评价了!

 台下,王振国微微頷首,眼中闪过一丝满意。

 所有人的目光都若有若无地投向了郑仪——这个刚入省直机关不久的年轻人,竟在特训营的首轮考核里一举夺魁,甚至连周主任都亲自定调錶扬!

 这是一步登天的前兆。

 散会时,学员们的行动轨跡微妙地发生了变化,原本三三两两的小圈子,此刻都不自觉地往郑仪的方向靠拢。

 几个平时没什么交集的干部主动走过来搭话,甚至有其他组的成员“恰巧”顺路,跟在他身后寒暄。

 官场生態,向来如此现实。

 昨天还默默无闻的小科员,今天就能成为眾人眼中的“潜力股”。

 面对突如其来的追捧,郑仪既没有受宠若惊的侷促,也没有故作高冷的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