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第三代半导体產业链(第3页)

 郑仪眯了眯眼,继续道:

 “方案里明確几点。”

 “第一,设立专项產业化基金,定向支持三家企业生產线改造;第二,协调三江大学与三家企业联合申报省级重点实验室;第三,优先採购这三家企业產品,扶持本土供应链发展。”

 他顿了顿:

 “再补充一条,对技术领先且国產化率高的企业,给予额外税收减免。”

 刘信鸿咽了咽口水,小声问:

 “那华微……”

 “华微如果愿意转型,一样可以参与竞爭。”

 郑仪目光深邃。

 “但这次,扶持资金必须与指標严格掛鉤——良品率、量產时间、国產化率,一项不合格,立刻削减补贴。”

 刘信鸿飞快记录著,心中震撼不已。

 这才是真正的產业政策,不再是“撒胡椒麵式”的补贴,而是精准扶持,优胜劣汰!

 刘信鸿回到办公室后,手速飞快地在键盘上敲击著《专项优化方案。

 他眼睛盯著屏幕,额头上的汗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干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隱隱的兴奋感。

 “这要是真能做成……”

 他脑海里飞快地盘算著。

 华微电子这些年仗著国资背景,拿补贴、抢资源,把省內其他半导体企业压得喘不过气。產业处的项目负责人去华微视察时,连於华的面都见不到,最多只能和副总吃个饭,敷衍了事。

 可现在呢?

 郑仪一个25岁的年轻人,上来就要打破华微电子的垄断局面!

 刘信鸿忍不住回想起刚才那三家企业的反应。

 明德的董棋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抖,林涛直接承诺“绝不会辜负省里期望”,连一向傲慢的赵华越都主动加了郑仪微信,表示隨时可以技术匯报……

 这三家企业的诚意,可比华微电子那群只会摆架子的管理层强多了!

 刘信鸿的键盘敲得更快了。

 他是產业处老人了,这些年被徐哲旭压著,早就憋了一肚子不满。现在郑仪横空杀出来,强硬推进新政,他反而看到了机会。

 “跟著郑仪干,说不定真能翻身!”

 只要三江大学的技术顺利落地,明德、晶芯、华越这三家企业真能做到量產,到时候整个江东省的半导体產业就会彻底洗牌!

 而他刘信鸿,作为项目实际执行人,必定能在功劳簿上记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