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加工区的规划(第2页)

“炮制区是关键。”

她重点点了点中间最大的方框,“要建一个大的棚子,底下砌几排长长的灶台,上面架上大铁锅。以后药材的蒸、煮、炒、煅,都在这里进行。”

“晾晒区,地方要开阔,通风要好。”

“除了建几个大的晾晒架,我们还要学城里盖那种玻璃顶的暖房,这样就算遇到阴雨天,也不耽误干活。”

老木匠们面面相觑,盖了一辈子房,从没听过这种盖法。

“芷丫头,这……玻璃顶?那不得漏雨?”一个老石匠满脸疑虑,搓着粗糙的大手。

“能行。”姜芷点头,蹲下身,又在炮制区的图纸旁画了几道更复杂的线条。

“火道这么走,能省柴,还能把余热送到晾晒区。暖房的通风口留在这里和这里,形成对流,湿气才散得快。”

那几笔,画得比县里技术员的蓝图都精细。

老工匠们彻底不说话了。

赵大山对姜芷早已是盲目信服,当场一拍大腿:“就按芷丫头说的办!人手材料,我亲自去跑!误不了事!”

第二天,姜芷把母亲赵秀娥和姜巧巧叫到跟前。

“娘,药田往后全交给你。”姜芷看着赵秀娥,目光温和,“育苗、采收,你总览。谁干活实在,谁磨洋工,你心里得有杆秤。工分奖惩,你和赵大队长商量着定。你是药田的总把头,得有总把头的威严。”

赵秀娥瘦弱的肩膀挺直了,没有像以前那样怯懦,重重点头:“哎!娘听你的!”

姜芷的目光转向姜巧巧,眼神冷清起来。

姜巧巧立刻绷紧了身体。

“你,明天别下地了。”

姜芷指了指院角那几只装满了干药材的大麻袋。

“把这些,按品相、年份、干湿度,重新分拣打包。上品、次品、药渣,给我标得一清二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