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你办案都是靠臆断吗?(第2页)
林彦展开的电脑屏幕上,放大加粗的字体明确的写着几个词汇:
【拥有精湛的刺绣技艺、男性、身高大约一米七、年龄23——38,力气大、会伪音、心理素质极强、可能从事过与尸体有关的职业、心理有点变态】
周川白的指尖几乎是下意识地轻点着手里的打印纸,声音平静:
“从事过与尸体有关的职业,和‘刺绣技艺’沾不上什么边,一旦重合,符合咱们寻找目标的概率极大。+卡?卡·小+税?网\ /哽_新?蕞\快¨”
“我认为绣娘应该不会在从事这种职业的时候,向其他人暴露过自己的刺绣技艺,这种东西也不适合在处理尸体的严肃场合拿出来炫耀。”
边上,始终少言寡语的徐如风在自己的小本子上记了几笔,才出声道:
“不一定,周组,对于很多人来说,肌肉记忆都是改变不了的。”
“咱们假定绣娘曾经当过入殓师或者遗体整容师,在他为死者修理遗容、缝补脸皮等躯体部位时,一定会不由自主地展现出曾经学过刺绣的专业性。”
“就算他从来不说,他的上级或者同事,也一定会在他刚入职那会儿,感叹几句他的尸体缝补技艺进步神速。”
“家里日常的缝补衣物,和刺绣所使用的技巧之间,差别可并不小。”
林彦点点头,对此也表示了赞同:
“我觉得如风说的有道理。”
“入殓师的工作通常要比遗体整容师多,还要涵盖遗体下葬的全过程,我个人觉得绣娘是遗体整容师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查找一个颇受好评、总是得到同事和领导夸赞的遗体整容师,可远比满世界的查男性刺绣师要好找得多。
毕竟刺绣师没有太严厉的培训、从业考核,甚至业余爱好者在家里的随手操作,要是被人看上了,也能用来盈利。
更何况有些刺绣师还是家族传承,是由自己的姥姥或母亲一手教导的,谁会上门要把这些都登记在册?
除了业界大师之外,寂寂无名的小刺绣师连名字都很少被人知晓,再加上一些私人师承没什么严苛的规定,在这里找人不亚于大海捞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