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什刹海滑冰(第2页)
跟着周湛这个熟客一路往里走,热闹得不像在压抑的时期。
穿棉猴的孩子们抽着冰嘎儿,国营冰鞋租赁处前排着长队。
棉猴:风帽连着衣领的棉大衣。(图源网络,如侵删)
还有经济不宽裕,现场自制冰鞋的,先在鞋上绑一块木板,再在板上安两根大铁条。
听周湛说冰场也开夜场,主要是白天上班的人来。
林纫芝瞥见路边有几个工人纠察队的,看出媳妇的讶异,男人低声科普。
京市的冰场文化可追溯至清朝,那时叫做“冰嬉”,什刹海冰场就是老京市冰嬉传统的代表。
后来建国10周年时,《冰上姐妹》作为献礼片上映,滑冰运动员成为人们心中的英雄,更是掀起一股“滑冰热”。
电影《冰上姐妹》,头上的帽子是滑冰帽(图源网络,如侵删)
进入特殊时期,学校停课又没有工作的一群青年聚在一起,自发形成了以“玩”为核心的小圈子。
他们不参与生产劳动,也不搞极端的打砸抢,整天就研究“怎么玩得有范儿、玩得有规矩”。
随着运动持续,这个圈子的人越来越多,按地界又分出不同小团体,但都统一被称为“顽主”。
顽主和混混还不一样,他们非常重规矩和体面。
穿着方面,得是将校呢大衣、三接头皮鞋、的确良衬衫,头发要梳得整齐,走路要有派头,即使穷也要穷讲究。
不能瞎玩,得玩出门道,比如养鸽子要懂血统,熬鹰要熬得服帖,斗蛐蛐要能分辨虫王。
聊电影不能只了解电影院上映的那几部,还得知道内部放映的译制片,聊时事更是要点到为止,显得有见识。
这帮人还讲究所谓的江湖义气,有人被外区混子欺负了,直接和对方约架。
打架也是讲规矩的,不能偷袭,不能一窝蜂上,要先找个空旷的地方,确定双方人数对等后再开打。也不会赶尽杀绝,打完就翻篇。
当然其中肯定少不了嚣张跋扈、仗势欺人的主儿,怒气一上来就不管不顾了。
而滑冰这一项传统娱乐,自然也少不了这群顽主的身影。
冰场算是四九城顽主和混混们的社交场,双方经常在冰场上互不相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