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老乡归老乡,买卖是买卖(第2页)
青川那地方,周景明上辈子到过,那地方出现淘金客,他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因为在青川境内的白龙江流域,在八零年之前,就已经有淘金客。
只是前些年大环境不允许,不少人属于零敲碎打,直到改革开放,淘金的人才渐渐多了起来。
真正火爆起来,是在九五年左右,那时候要建重点能源项目,是一个水电站,青川要对当地水库淹没区的金矿资源进行为期两年的抢挖,也正是因此,真正掀起那地方的采金狂潮。
那段河谷,淘金的人多达两三万人,有人以“百里江面不夜地,千车万人淘金来”形容当时的场景。~x+i_a.o^s¢h¢u^o/c,m-s?.*n.e¢t′
和后期阿勒泰的管理方式差不多,青川所属的葭萌县成立了黄金管理局,并组建黄金管理指挥部,进行统一管理。
除了主矿白水金矿属于国营单位,周边局域的零星金矿资源,可以由个体或合伙进行开采,但需要获得开采许可证。
在两年的抢挖期,发放的证件有好几百个。
而最火爆的地方是在沙洲大湾村一带,当时人称金河坝,每天少则几千,多则上万,凡是有名的“红窝子”,哪怕是早就禁枪的年头,哪些红窝子,大多有各式枪支和弹药防护,上边收缴一批,要不了几天又发现一批。
所谓红窝子,就是出金率比较高的矿井。
只要有人淘金的地方,就有属于淘金人更为凶险的江湖。
周景明因为觉得离老家近的缘故,也曾想着到那里去分一杯羹,只是,真正考察下来,发现还是不如阿勒泰,也就放弃那地方。
后来听说还出了场血案,当地人将那场血案叫做:血战金河坝。
足见为了金子的世人,能有多疯狂。
周景明也顺嘴提了一句白水金矿,没想到两人说自己就是大湾村的,只是那边管得严,后来听说藏北有金,没什么人管,他们也就伙同几人去了藏北,打拼这几年,苦吃了不少,凶险也遇到不少,但好歹还是攒下了些家底。
去年又听人说起渐渐开始火热起来的阿勒泰,在藏北因天气影响淘不了金的时候,他就专门过来看看,属于是误打误撞进入哈熊沟,发现有金子,除了周景明他们一伙人,几乎没人在里面淘金,所以今年立马从老家带了一批人过来,想要干得更大。
之所以来到这里看到矿点被圈,稍微打探消息后,就直接来找周景明,那是因为,他们在班公错那地方淘金的时候,就是在别的金老板手底下花钱买地段淘金,早已经熟悉这操作,一点都不觉得奇怪。
他们没想到,在这里圈了矿点的人,竟然也是蜀地的。
周景明见是一群现成的“老乡”,心里有了将他们招揽在矿点上的想法。
只是,在周景明稍微透露这想法的时候,李洪转而说起了其它,象是没听见一样。
周景明就知道李洪心更大,那点工资满足不了他,还是想领着自己的人单干。
这应该是有经验的淘金客都会选择的方式,周景明也不勉强。
吃饱喝足后,他让白志顺将李洪他们爷俩安排在地窝子里住下。
眼瞅着天色都有些发昏了,还不见出去的刘老头回来,周景明心里有些担心,不时到地窝子外面看看。
好在,临近天黑的时候,终于听到金旺的叫声。
周景明到外面一看,见刘老头扛着一头四五十斤的黄毛野猪回来,赶忙迎了上去,将那头野猪接下:“大爷,你要是再不回来,我就得叫上人手去找你了。”
“这次进山,在山沟里看到野猪的踪,跟得有些远了。”
“下次别去那么远了,觉得时间差不多,就赶紧回来。你一个人在外面,又没个伴,要是出事了,想要找到你都难,打猎这事儿,你就当偶尔玩玩,还是多留在矿点上,帮我守矿点吧,只要每天随便转转就行,有我一口吃的,绝对少不了你那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