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就地处决(第3页)

 唐恪,正是其人。 

 他们这些投降派,往往自诩“务实”,标榜“清议”,口称“为民”,实则心里全是自己的小算盘。 

 他们藏身庙堂,以“和议”为名,行“卖国”之实。 

 此辈一旦掌权,便如暗流入城,蚀骨腐心,百官沦陷,军心解体。 

 崇祯闭上眼睛,再睁开时,眼神己经冷得像冰。 

 “唐恪一日不除,东京一日不安,他若坚持不肯辞官,大不了朕亲手砍了他!” 

 回眸南望。 

 城下,金营横陈,旌旗如林,火光尚未熄,昨夜的狼烟未散。 

 青城旧地,如今金兵铁甲鳞次栉比,战马嘶鸣若雷。 

 崇祯深吸一口冷气,压下怒火,道:“传朕旨意,召宗泽、岳飞、韩世忠带兵入援!所有能战之人,皆上城墙,誓死守城!胆敢阻朕旨意者,杀无赦!” 

 “陛下……敢问岳飞是谁?官居何职?”孙傅迟疑问道。 

 宗泽和韩世忠他知道,金兵入寇以来,二人一首组织军民抗金,是坚定的地方主战派。 

 只是,岳飞此人,实在没听过。 

 孙傅看向一旁沉默寡言的张叔夜。 

 张叔夜摇头,表示也不知道岳飞为何人。 

 “你们不知道?”崇祯略微皱眉,心道这是把朕干哪儿来了,这还是大宋? 

 仔细一想,岳飞现在只怕还年轻,名声不显。 

 崇祯虽然读过宋史,其中人物如今状况,却是不甚了解。 

 身为皇帝,读史的角度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普通人看史书,了解的仅仅是历史的事件和走向; 

 皇帝看史书,不仅要了解发生了什么事,还要从中吸取教训,引以为戒,最重要的是,是从中领悟帝王之道。 

 说白了,就是想着怎么对付大臣,如何平衡朝堂的各方势力。 

 对历史上臣子的履历,皇帝兴趣不大,往往只看他们言论行为。 

 崇祯记得岳飞家乡好像是在河北一带。 

 不过,既然岳飞在赵构时期名动一时,想来现在年纪不小,应该己在军中效力。 

 毕竟康王赵构是宋钦宗的弟弟,年龄相差仅几岁,处于同一时期。 

 宋钦宗赵桓二十七岁,康王赵构二十岁,岳飞和赵构君臣也是相差几岁,估摸着有二十岁出头。 

 崇祯解释道:“岳飞未必是大将,但此子忠勇无双,临危受命,或有奇效,朕要的不只是能打仗的猛将,更是有志气的汉子!孙傅,你即刻草拟诏书,命宗泽、韩世忠、岳飞等地方文武统兵入援,火速勤王!” 

 “遵旨!”孙傅心头一喜,官家又用咱了! 

 正当崇祯琢磨着下一步之际,身后传来一道声音。 

 “臣秦桧,有本奏,请见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