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避他锋芒?龙纛前压,天子亲征东方笑笑生
第19章 阵亡抚恤(第3页)
一等伤残,彻底丧失战力,可终身领原俸一半,再加二十贯钱;
二等伤残,还能勉强动弹,一次性领十五贯,免除赋税。
轻伤,领五贯医药费。
伤重些的,转去地方厢军做个牢城军的闲差,看个仓库,守个城门,也算有口饭吃。
第三,病故抚恤。
便是运气差,染了时疫或是积劳成疾没了的,也有几分体恤。
大头兵三到五贯丧葬费,总够买口薄棺;
像都头那样的职级,十贯钱是少不了的。
这些抚恤都没问题,毕竟将士们为了保家卫国战死伤残,理应得到这些。
但官家说的守城禁军每人十贯,几万人马,就是几十万贯啊!
孙傅倒不是担心大宋的国库真就穷得掏不出这点钱。
他担心的,是这笔钱,能不能顺利地从国库里掏出来。
因为按照大宋祖传的规矩,发抚恤金,那是一套流程极其复杂。
首先,得由下头的营级单位(也就是指挥使),拿着花名册,一个个数人头,统计伤亡,写成报告。
然后,这份报告就像个皮球一样,一级一级往上踢,最后踢到孙傅掌管的枢密院。
孙傅大笔一挥,批准了,这事才算完成了一半。
最关键的另一半,在于拨款。
这事儿,归一个叫“三司”的衙门管。
三司,说白了,就是大宋的财政部,掌管着全国的钱袋子。
按规定,阵亡抚恤金,理论上应在三个月内发放到位。
但理论终归是理论,实际上,因为中间环节的各种扯皮、打太极,拖上一年半载,那都是基操。
现在,官家金口玉言,限期十日。
问题,就出在这个“三司”衙门。
现任三司使,叫陈邦光。
他的副手王时雍,以开封府尹身份兼管三司事务的。
这两个人都是主和派的核心成员。
在他们这些体面的文官看来,当兵的,就是一群臭丘八,一群社会不稳定因素,给他们发军饷都觉得浪费粮食。
现在还要给几十万贯的赏赐?
孙傅觉着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