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丧事喜办(第2页)
诸将晋升,皆喜笑颜开,唯有岳飞领旨时,神色平静,波澜不惊。
升官发财?
他不稀罕,他只想把金人赶回老家!
除了武将晋升,部分文官也得到提拔。
同知枢密院事孙傅,在此战前后坚定主战,出谋划策,心系社稷,忠勇可嘉,擢升知枢密院事,主持全国军政。+小,税^宅_ /蕞!薪+彰/节!耕*薪′哙·
张叔夜晋升同知枢密院事。
宗泽升为签书枢密院事。
至此,主战派彻底掌控枢密院(西府)。
这代表着崇祯对主战派的坚定支持,和对“投降派”的无声警告。
然而,最重要的褒奖,留给了那些战死沙场的将士,尤其是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
“刘延庆为我大宋燃尽生命,为东京城争取生机,其功可昭日月,其节可垂千古!”
崇祯于朝会之上,追忆刘延庆舍生取义的壮举,声泪俱下,亲笔写下诏书,追赠刘延庆为太师、开府仪同三司、忠武侯,谥号“忠烈”,赐其家族世袭爵位,并荫其子孙入朝为官。
这波褒奖操作,崇祯可谓是拿出了压箱底的诚意,各种官爵、赏赐、追封,应有尽有,简首就是一出大型“首播发福利”现场。
他试图用这份荣耀,掩盖失败的耻辱,用晋升的诱惑,重新点燃将士们的斗志。
然而,实际效果并不如预想的那么给力。
崇祯的“赢学”褒奖,在部分将士们眼中,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那些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的残兵,即便得了晋升,也只是麻木地行礼谢恩,眼神空洞,没有丝毫的振奋。
军营中弥漫着一股死气沉沉的气氛,荣誉和官职,在经历过那等残酷的屠杀后,对他们而言,显得苍白无力。
他们亲眼目睹了袍泽被铁蹄碾碎,被长枪洞穿,被火焰吞噬。
那种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恐惧和绝望,不是几句褒奖,几级官职就能轻易抹去的。
士气并未如崇祯预期般振奋,反而有一种“看破不说破”的倦怠。
官家的这波操作确实6,但这波鸡血,将士们实在喝不进去!
再大的官职,也得有命去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