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自立朝廷(第2页)
此时正是大宋亟需人才之际,崇祯沉吟片刻,说道:“刘卿家,令尊虽逝,然大宋社稷,正值危难,亟需将才,朕不欲令尊之志,就此断绝,今特旨,提拔刘卿家为殿前司正将,领父之衣钵,承父之遗志,继续为我大宋效力!”
这不仅是对刘光世个人的器重,更是对己逝刘延庆的褒扬与信任,重用其家族。?狐/恋_文¢学` +追*嶵~新`章^劫?
此言一出,刘光世猛然抬头,眼中流露出难以置信的光芒,随即泪如雨下。
他再次跪倒在地,重重叩首,激动得难以言语:“臣……臣刘光世,叩谢官家隆恩!臣必肝脑涂地,誓死报效,绝不负官家厚望,誓承父志,为大宋社稷鞠躬尽瘁!”
又过了两日。
仍有勤王之师陆续抵达,就连被崇祯记载小本本上的那几个畏敌不前的官员,也带兵来了。
真是金人一走,这帮人立马赶来。
经此大变,崇祯知晓世事艰险,故而思虑周全,没有惩治任何人。
这日,他收到留守东京的张叔夜送来的奏报,言说金军己渡过黄河北上,确定己经撤军了。
为此,张叔夜亲自出城,在黄河边巡视,亲眼查证金军渡河遗留的痕迹。
崇祯心中大定,准备返回东京。
忽然想到逃窜日久的太上皇,遂问左右:“太上皇跑哪儿去了?”
姚友仲拱手禀报:“回禀官家,探子回报,太上皇陛下己带着百官,安全抵达应天府了。”
应天府,也就是后世的商丘。
崇祯帝闻言,不由得心中一惊。
他倒不是担心太上皇安危,只是这速度,着实出乎他意料。
朱仙镇至应天府,至少也有三百里路程。
太上皇在金军撤退后的短短几天内,竟能跑那么远?
其逃命之速度,着实令人咋舌。
况且,还有王公贵族的大量辎重财物,一天能走三十里就不错了。
崇祯眉头微蹙,不解地问道:“怎么会跑那么快?”
姚友仲见官家神色,便知其心中所想,不禁苦笑一声,道:“官家英明,据探子细报,太上皇在范琼等人护卫下,一路疾驰,可谓是弃之如敝履,将随行的王公贵族及大量辎重,尽数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