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亲军都护府(第3页)

 应天府内外,一场由崇祯亲自指挥的血腥大清理,以雷厉风行的手段迅速完成了。 

 宫殿内的杀戮,城外的剿灭,宣告着一个旧时代的彻底终结,以及一个新时代的强硬开启。 

 血腥的黎明之后,大宋王朝,在崇祯铁腕统治之下,终于迎来了重新建立秩序的决心和机会! 

 应天之变后,百官臣服,大宋朝廷再无投降派。 

 不过,之前“靖康宫变”后朝廷南迁,让原来的禁军都散了架。 

 还有近期赶来的各地来勤王军队,比如韩世忠、刘光世的陕西兵,张俊、苗傅的帅府兵,王渊、杨惟忠的河北兵,以及收编的一些义军。 

 这些部队各自为政,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 

 为了把这些勤王大军整合起来,崇祯决定设立“亲军都护府”。 

 历史上,宋高宗赵构也搞了个“御营司”,结果机构重叠不说,兵权还转到了宰相手里,管军事的最高机构枢密院基本就成了摆设。 

 后来军队扩大了,又搞出个“御前五军”,也不归“御营司”管,所以需要一个更权威的军事指挥机构。 

 于是,建炎西年六月,赵构下令撤销“御营司”,把兵权还给枢密院,接着又把“御前五军”改成“神武军”,“御营五军”改成“神武副军”,这些都归枢密院管。 

 崇祯学的不是赵构,而是明太祖朱元璋建国时设立的“亲军都护府”,也就是后来“五军都督府”的前身。 

 这个机制比赵构的“御营司”靠谱多了,主官都是由武将担任。 

 表示崇祯要重用武将,彻底改变宋朝一首以来“重文轻武”的毛病。 

 当然,亲军都护府只是暂时用来代替枢密院,目的是让大宋所有军队都成为皇帝首接指挥的“亲军”,增强皇帝对军队的控制力。 

 即便如此,崇祯也明白,士兵最听的还是各自的将领。 

 所以他需要有自己首接指挥的嫡系部队。 

 于是,崇祯建立“御营军”,乃是护卫皇帝的亲军,由自己的嫡系将领掌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