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封赏有功将士(第2页)
众将士无不跪地叩谢皇恩。
尤其是那些远道而来的勤王将领,更是喜不自胜,心知此番受封,己然成为官家真正的心腹股肱。
这些封赏不仅仅是对个人功劳的认可,更是崇祯皇帝利用朱仙镇血战,重新塑造君臣关系、鼓舞士气、凝聚军心的重要举措。·墈?书,屋¢小.说-枉¢ +唔¢错/内?容\
经过这次册封,大宋军队的士气和军心又上了一个台阶,将士们对崇祯皇帝的忠诚和对大宋的希望,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所有的封赏之中,唯有宗泽、姚友仲、岳飞三人得赐爵位,此乃格外开恩,只因他们皆有护驾勤王之大功。
大宋的爵位分十二等,由高到低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含开国县男)。
岳飞的开国县男是倒数第二等,从五品,地位低于开国子(正五品),远低于国公(从一品)、开国侯(从三品)等。
爵位只是身份象征,虚衔化,无封地,无治民权,也不享受不享有该县税收或管辖权,与唐代实封爵位有本质区别。
说白了就是不值钱,不像大明的爵位,武将封爵的难度,堪比登天。
宋代的爵位授予对象广泛且门槛低,无需显赫功勋,更多作为资历累积或皇帝示恩的工具。
不世袭,待遇微薄,俸禄极低,仅象征性增加月俸,如数贯至数十贯钱,远低于实职官员收入。
崇祯之所以给岳飞赐爵,是为了提升其社会地位。
岳飞大头兵出身,在这个重文轻武的时代,很容易遭受文官的白眼。
有了赐爵,不仅可以使用对应等级的官服、车马仪制,还能增加子孙受“恩荫”(免试授官)的机会。
听说岳飞的儿子岳云都九岁了!
少年英才,岂可输于人后?
除了封赏武将,崇祯也提拔了几位文官,任命孙傅、李纲、何粟三人为宰执,执掌政事堂。
毕竟政事堂的宰执们几乎全部他杀光了。
孙傅自不用说,本就是执掌枢密院的枢相,最早追随崇祯的文官,坚定不移的主战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