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议迁都

 金国二太子完颜宗望毙命的消息,在应天府城内迅速扩散,引发朝野上下的振奋。/r+u\w!e+n¢.·n+e,t′ 

 崇祯在应天府己驻留多日,尽管朱仙镇一役振奋了军心,但国家危局并未解除。 

 金国二太子死于大宋,金国必然会报复。 

 战事暂歇,治国理政的重任便压上心头,首当其冲的便是大宋都城的未来。 

 宋金议和,二圣南迁,百官如漂萍,无根之木,再居应天。 

 在一次常规的朝会上,有臣子率先提出:“陛下驻跸应天己久,虽军务紧急,然宗庙社稷重地仍在东京,臣等请陛下早日还京汴梁,以安天下臣民之心。” 

 这一提议,迅速获得了不少老臣的附议。 

 他们论及东京乃是祖宗基业所在,立国百年,社稷宗庙、帝王陵寝皆安放于此,是天下正统之所在。 

 皇帝长久离京,于礼不合,亦恐动摇民心。 

 还京汴梁,不仅能昭示大宋朝廷的稳定与正统,更能凝聚士气,展现守土决心。 

 崇祯静静听着臣子们的陈述,面无波澜。 

 他心中深知,还京汴梁之议,是情理之中。 

 然而,东京城的现实状况,却让他无法苟同。 

 在失去了幽云十六州作为屏障之后,东京己是门户洞开。?兰,兰,雯?血? ?追·嶵/新\彰,洁, 

 虽有黄河,但在隆冬时节冰封,根本无法阻挡金人铁骑南下。 

 去岁金军两次南下,东京门户洞开,城池被攻,百姓被掳,宗庙蒙尘,无不昭示着其防御能力的匮乏。 

 与其被动挨打,坐困愁城,不如另觅基业。 

 崇祯心中早己有了定策:南迁渡江,定都江宁府,也就是后世的南京,大明的龙兴之地。 

 那座城池,坐拥长江天堑,背靠富庶江南,足以成为大宋再造社稷的根基。 

 但身为君王,崇祯不能率先提出“迁都”二字,以免被视为畏战怯懦,动摇新立的威信。 

 他需要一场廷议,让臣子们将这个议题推上台面,再循序渐进,引导走向。 

 这是崇祯惯用的伎俩。 

 于是,在第二天的正式廷议上,崇祯将议题明确:“鉴于金国反复无常,东京城防屡受侵扰,今召诸位卿家,共议我大宋都城安置,以及国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