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议迁都(第3页)

 李纲的还京之议,过于保守,未曾触及东京城易攻难守的根本缺陷。 

 至于岳飞的提议,则太过于激进了! 

 战略上固然壮志凌云,但以大宋当前元气未复的国力,贸然北伐,风险极大。 

 也是,如今岳飞只不过是初出茅庐的愣头青,缺乏政治视野,只是站在武将的角度看待天下大事。 

 不过也没毛病,起码这番话能激起大宋将士的热血。 

 也让大宋臣民知道,燕云十六州对大宋的重要性,迟早有一天要拿回来! 

 眼下两位臣子的表态,和崇祯的想法背道而驰。 

 他需要一个能够跳出固有思维,且能为自己心中之策铺路的提议。 

 崇祯的目光,在殿内扫过一圈,最终落在了殿内末位,躬身垂首的秦桧身上。 

 秦桧历经应天之变,又被崇祯“晾晒”殿外一日,深知自己己处于风口浪尖。 

 当感受到帝王的目光,他心中一凛,瞬间领会了其眼神中的含义。 

 这是一个机会,也是一次考验! 

 他明白,皇帝欲弃东京,另择新都,但不能由自己明言。 

 秦桧深吸一口气,走出队列,躬身行礼: 

 “陛下,臣万死!然国之大事,臣不敢不言,岳将军与李相公之忠勇,臣万分景仰,然以臣愚见,眼下我大宋元气未复,金人凶悍,与其硬碰,不如暂避锋芒,以求他日再图恢复。” 

 “东京城,正如李相和岳将军所言,屡受侵扰,己失险要,若再还京,徒耗国力,臣斗胆请奏,朝廷可南迁至扬州,暂作行在!” 

 话音刚落,殿内百官嗡声议论。 

 不等有人发作,秦桧进一步解释其理由:“扬州地处江南腹地,钱粮富足,可为朝廷提供充足补给,扬子江水流湍急,可作天堑,金人骑兵不擅水战,渡江维艰,可保京城一时安宁。” 

 “且扬州远离战火,朝廷可休养生息,招募兵马,训练士卒,发展生产,待我大宋国力恢复,再挥师北伐,光复故土,此乃万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