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改元崇祯(第3页)
兵部尚书张俊则首言:“陛下,年号虽为象征,亦可借以安军心,臣请用‘平戎’二字,以示朝廷将荡平戎狄,收复故土。”
大理寺卿出列反驳:“‘平戎’虽雄壮,却偏于一隅之意,年号须兼容文治与武功,不可太露锋芒,臣以为,可用‘永安’。永者,长久也;安者,太平也。此意既可安百姓,又能示天下我朝不再迁徙之志。”
殿中顿时议论纷纷,群臣各持己见。
有人偏好雄壮威武,有人倾向祥和长治,也有人强调继往开来之意。
崇祯帝静静听完众人发言,目光缓缓扫过殿上诸臣。
在他心中,早己有自己的打算。
年号不仅是吉祥的字眼,更是一种历史的宣告。
南迁是一次重生,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遗忘耻辱。
相反,新的年号,必须既有警示之意,又有奋发之志,既表明要守成,更要力争中兴。
崇祯轻咳一声,声音在殿中回荡:“诸卿之议,皆各有理,但朕以为,建炎、绍兴虽好,却己多见;乾定、平戎则气势虽盛,却难免逼狭。‘永安’虽平和,却恐失我锐气。”
众臣屏息,等着圣裁。
“朕欲取崇祯为年号。”崇祯帝缓缓道,“崇者,高也、尊也;祯者,祥瑞也,此号寓意崇奉天道,致祯于民,既示顺天之意,又寄望中兴之功。”
说白了还是喜欢自己用了十七年的年号。
见殿中鸦雀无声,崇祯又解释道:“更有一层意思,祯虽祥瑞,但若国不自强,祥瑞亦虚,朕愿以此号,日日自警,勉我朝中外臣民,崇德以行,致祯于世。”
皇帝都这么说了,还能咋办?
年号又不是咱们用,是你自己用,你开心就好!
继而百官齐呼:“陛下圣明!”
不多日,改元诏书颁布西方:
“朕惟天地覆载,兆民攸归;历经多艰,国祚未坠。昔者,先朝用‘靖康’之号,志在靖和康泰,然天道有变,民生多艰,朕承祖宗之业,躬履艰险,迁都金陵,重整庙堂。今以崇奉天命,致祯于民,特改元为‘崇祯’,布告天下,咸使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