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太上皇的绝望(第3页)

 他咳得撕心裂肺,每一次呼吸,都好像有冰渣刮过肺腑。 

 看着身旁因为饥寒交迫而死去的同伴,他们的面容被冻得僵硬,却带着一丝解脱的平静。 

 死亡,在此时,反而成了奢望。 

 一个凄冷的夜晚,金人队伍终于得以在一方破败的驿站歇息。 

 窗外西风呼啸,好像要将摇摇欲坠的木门连根拔起。 

 屋内只有一盏油灯,豆大的灯光摇曳不定,将赵佶形销骨立的身影拉得格外瘦长。 

 靠坐在冰冷的墙角,赵佶全身疼痛难忍,可内心的痛苦却更甚百倍。 

 想起汴京皇宫的富丽堂皇,御花园里奇花异草的馥郁芬芳,宣和殿内无数珍玩书画的流光溢彩。 

 如今,一切都成了镜花水月,转瞬成空。 

 赵佶颤抖着手,从怀中掏出一块早己磨损不堪的墨条,和一块粗糙的破布。 

 借着微弱的灯光,他蘸着自己的唾液为墨,在破布上写下了那首著名的《北狩行》: 

 “彻夜西风撼破扉,萧条孤馆一灯微。 

 家山回首三千里,何日归期定未归?” 

 墨迹未干,泪水便模糊了太上皇的双眼,将未干的墨迹晕染开来。 

 曾几何时,赵佶曾用这双手,描绘大宋的万里江山,如今却只能在这无尽的黑暗中,书写自己悲哀而屈辱的余生。 

 他后悔极了! 

 后悔自己荒废朝政,沉湎于声色犬马,将大好河山拱手让给蔡京、童贯、高俅之流的奸臣,听信他们的谗言,致使国力日衰,军备废弛。 

 后悔自己在金兵兵临城下时,临阵脱逃,将皇位禅让给儿子,以为可以躲过一劫,却不知那是将自己和国家推向更深的深渊。 

 他更后悔听信了投降派的鬼话,两度复位,幻想着金人得到好处后,会立刻退兵休战。 

 那一刻的犹豫与天真,葬送了赵佶最后的自由与尊严。 

 最不济,若是自己当初一首被软禁在应天府,至少还能安享片刻清闲,免受如今的百般折辱。 

 现在的太上皇赵佶,在极度的绝望中,竟然奇迹般地想到了他的儿子,那个曾被他视为“逆子”,甚至在他看来有些平庸的赵桓。 

 赵佶早己麻木的心底,竟然生出了一丝微弱的、近乎奢望的念头:希望如今的大宋官家,能够救自己回去。 

 哪怕是割地赔款! 

 哪怕是割地赔款,把自己换回去也好啊! 

 窗外的西风似吹散了赵佶作为帝王最后一点的傲骨,只留下一个困顿潦倒的囚徒,在绝望中等待着不知何时到来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