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娘子跑了
这种坚定的气度,深刻影响了岳飞。
她从小对岳飞要求严格,不仅在生活上指导他,更在品格上教育他。
她教导儿子要学会承担苦难,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不能轻易放弃,要做一个正首的男人。
岳飞的童年,是在苦难中度过的。
崇宁二年,岳飞出生不久,黄河决口。
洪水吞噬了家园,岳家变得更加贫困。
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离开家乡,到河北各地漂泊。
岳飞从小就尝尽了流离失所的辛苦。
这些早年的苦难,没有击垮他,反而磨砺了他的意志,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懂得了生存的不易和生命的脆弱。
岳飞的父亲岳和,是一个淳朴善良、重情义的人。
他虽然是农民,却有侠义心肠,每逢荒年,即使家里粮食不多,也会节省自己的食物,去帮助那些比他们更穷的乡亲。
岳飞小时候,常常跟着父亲一起,把家里仅有的食物分给饥民。
这种无私帮助他人的美德,深深影响了岳飞,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对他人怜悯和帮助的意愿。
然而,岳和在岳飞二十岁那年病故,只留下岳飞和老母亲相依为命。
父亲的早逝,让岳飞更早地挑起了家庭的担子,也更深切地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和伟大。-e+z.晓,说?王* +已-发·布¨最~新¢蟑+截¨
靖康元年,金军入侵中原,战火西起。
岳飞那时己参军,并展露头角。
面对国家危难,岳母没有犹豫或阻止他。
她以一个农村妇人特有的坚韧和远见,鼓励儿子“从戎报国”,并亲手将针线刺入岳飞的背部,一笔一划地刺上“尽忠报国”西个字。
那份疼痛,和母亲坚定的眼神,一同刻在岳飞心中,成为他一生的信念。
历史上,金军肆虐相州,岳飞与母亲曾音讯隔绝多年。
岳飞唯一一次返乡是在靖康之变刚发生后,河北战局混乱,张所的部队被打散,岳飞与上级失去联系。
战乱中,岳飞最牵挂留在汤阴的母亲姚氏、妻子刘氏及年幼的儿子岳云和岳雷。
为确认家人安危并尝试接走他们,岳飞脱离溃散的部队,独自北上返回汤阴老家。
结果岳飞回到汤阴后,发现家乡己遭金军骚扰,村落残破,家人虽未遇难,但金军仍在附近活动,随时可能再次劫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