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北伐方略(第2页)
此番整合,并非出于心甘情愿的联合,而是权力的强行压制。
看得出来,义军各部首领颇为不满。
有的不善掩盖表情的,干脆怒目而视,甚至骂娘几句。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左丞相李纲虽然听到了,却面色沉静,毫不在意。
只要能整合力量抗金,被骂几句又如何?
这些抗金义士可是拿命在玩!
这些义军,各有其所长,也各有其弊端。-精*武^晓\说/徃- +嶵′辛+蟑_踕~哽¨歆′快,
李纲所虑,乃是全局,统一指挥确实必要。
然其手段,却过于刚硬,缺乏柔和之道。
岳飞明白,一支军队的士气,不仅源于铁血军纪,更源于将士发自内心的忠诚与信任。
今日这般强行收编,恐为日后埋下隐患。
他心中思忖,若要真正发挥这些义军的力量,恐怕尚需时日,以及更深的经营。
而自己的“岳家军”,将士们皆是自愿留下,血肉相连,这便是其最大的优势。
岳飞期盼着,有朝一日,能与这些心怀忠义却满腹怨气的将士们,真正同心同德,共赴国难。
大名府义军大会之后,虽则各路义军名义上归于一统,但诸首领心中积累的疑虑与不满,非一朝一夕可以消弭。
彼此间隔阂犹存,信任难以建立,若不加以引导整合,便如同一盘散沙。
李纲对此心知肚明。
身为抗金大局的主持者,深知若再迟疑,局势只会日益恶化。
故在大名府周边整饬防务后,旋即开始筹划更为关键的北伐方略。
是夜,议事堂内灯火摇曳,烛光映照在舆图之上,氛围凝重。
李纲召集诸将领齐聚。
岳飞亦在其列,端坐一隅,神情肃穆,静听李相公阐述方略。
“诸位皆因抗金之志而聚于此。”
李纲开口,声音铿锵:“河北形势危如累卵。经某反复权衡,当前之急,莫过于攻取真定府!”
岳飞心头一震,目光不自觉投向舆图中央。
真定府,乃河北西路治所,统辖三州九县,其中井陉、栾城等要地尽在其辖。
此地素为大宋在华北之军政重镇,地处太行山东麓平原,西依井陉关,可连通山西;东控滹沱河,扼守要津;北拒幽燕,南卫黄河,堪称燕赵咽喉。
昔日与定州、中山府并称‘河北三镇’,共同防御辽国南侵。
如今辽国灭亡,又担负起防御金国的重任。
李纲继续陈言,语气愈发沉重:“此地若失,敌骑可南下首逼黄河渡口,兵锋首指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