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天子授机宜(第2页)
毕竟此时还没有火炮这种东西,宋军中的“火炮”,不是管状炮,而是抛石机发射的火弹”。
大概的样子是一个球形的弹体,通常用纸、麻布或陶土制成外壳,内填火药、铁蒺藜、碎瓷片、毒药等混合物。~嗖¢艘`暁^税`蛧? /追·醉^歆·璋-节?
弹体上会留有一个插引信的小孔。
它不是自己发射,而是被巨大的抛石机(砲)像抛石头一样扔出去,时人称之为火炮。
真正意义上的管形金属火炮,是在南宋中后期,至少几十年后才发明出来。
崇祯想要的火炮,是大明那种重大几千斤,一炮下去地动山摇的那种火炮。
他耐心地解释道:“红夷大炮,便是那些架在城头,布置城防,对准敌军城下阵地轰击的那种大型火器,其形制更大,威力更甚,可轻易轰塌城墙,洞穿坚甲。”
陈规不愧是火器方面的“天才”,尽管此前从未听闻,但凭借其丰富的实战经验和对火器原理的理解,很快便反应过来。
他眼中精光一闪,脱口而出:“哦……陛下所言,可是那‘床子弩’的加大版?!”
“对!对对对!”崇祯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个比喻,虽然简陋,却恰到好处地描述了红夷大炮的攻城特性。
能这么快理解并找到相似点,足以说明陈规在火器上的悟性。
崇祯趁热打铁,继续抛出一些超前的火器理念。
提到了北宋时期就己经存在的几种火器,如“震天雷”(一种火药爆炸武器,类似于手雷)、“猛火油柜”(喷射燃烧油的火器,类似于火焰喷射器)、“火箭”(火药推动的箭矢)。
他要求陈规在工部,不仅要全力制造,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并研究如何将这些火器集中运用,形成强大的火力网。
崇祯相信,这样用火器守城,将来必能给攻城的金军造成意想不到的惨重伤亡。
崇祯毕竟是经历过明末那段惨烈历史的人,对守城战、火器运用,乃至流寇战术都有着比这个时代的人深得多的了解。
虽然他本人并非军事天才,但其超前的见识和认知,足以让他成为这个时代的“火器导师”。
他根据记忆中明朝火器的发展,提出了一些超越时代的“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