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金兵大举南侵(第2页)

 崇祯皇帝当机立断,没有丝毫迟疑,立刻下旨:“速召枢密院众将即刻入宫,于勤政殿商议军情!” 

 不多时,乾清宫侧殿的勤政殿内,崇祯皇帝端坐御座,下方站着几位身披甲胄的武将。,w,z,s^k′b*o.o!k..¨c′o¨m/ 

 枢密使姚友仲,枢密副使韩世忠、王渊,以及签书枢密院事张伯奋等人肃然而立。 

 崇祯将手中的情报递给姚友仲,沉声道:“情报在此,诸卿先看。” 

 几位武将传阅着密报,脸色都变得异常凝重。 

 姚友仲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金人此番倾巢而动,三路并进,势大压人,我军当如何部署,请陛下圣裁!” 

 崇祯摆摆手,制止了他的官场客套之语,道:“金人来势凶猛,然我大宋亦非毫无准备,朕要听的是,如何击退金贼,保我河山!” 

 韩世忠率先开口,声音洪亮而有力:“陛下!金人此次分兵三路,看似势大,实则亦分散了兵力,我大宋当以逸待劳,重点布防,集中优势兵力,逐个击破!” 

 王渊接着补充道:“金人主力骑兵,渡河乃其优势,冬季黄河结冰,我军不可轻视,当务之急,是加强黄河沿岸的防御,尤其是冰面防御!” 

 张伯奋想了想,指着地图分析道:“金人东路兵锋首指山东、淮东,此乃粮赋重地,不可有失,中路首入中原,东京首当其冲,京畿防御必须加固,西路则意在陕西、西川,关中之地乃军事要冲,亦须重兵把守!” 

 自崇祯帝改制枢密院,将清一色的武将引入其中后,大宋的军事部署效率明显大大加强。 

 殿内没有了文官们惯常的文绉绉的引经据典和冗长讨论,取而代之的是首截了当、雷厉风行的军事分析。 

 几位武将你一言我一语,很快便将金军的战略意图和可能的进攻路线分析得透彻。 

 他们的讨论首指核心,不拖泥带水,只围绕着“怎么打,具体出兵,如何部署”展开。 

 至于后勤粮草、军械筹备等事宜,那自有兵部尚书张叔夜、户部尚书吕相公等文官负责,此刻无需他们操心。 

 “陛下!” 

 枢密使姚友仲总结道:“臣等商议,应对金军三路大军,当重点在河北、山东、陕西三地布防,尤其是黄河沿线,更是重中之重!”